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条件及絮凝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0 前言 | 第11页 |
1 概述 | 第11页 |
2 无机絮凝剂和合成有机絮凝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3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优点 | 第13-14页 |
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MBF的遗传基础和生理意义 | 第15页 |
·MBF产生菌的种类及MBF的收获方法 | 第15-19页 |
·MBF产生菌的种类 | 第15-17页 |
·MBF的收获方法 | 第17-19页 |
·MBF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 | 第19-20页 |
·MBF的絮凝机理 | 第20-22页 |
·MBF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菌体生长与产物合成特性 | 第22-23页 |
·影响MBF合成的因素 | 第23-28页 |
·影响MBF絮凝能力的因素 | 第28-31页 |
·絮凝剂的分子量、分子结构 | 第28-29页 |
·絮凝剂的投加剂量 | 第29页 |
·温度 | 第29页 |
·pH值 | 第29-30页 |
·无机金属离子 | 第30-31页 |
·MBF絮凝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MBF絮凝剂发展前景展望 | 第33-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絮凝剂产生菌的获得 | 第35-37页 |
·菌种与培养基 | 第35页 |
·絮凝剂产生菌分离、筛选及保存方法 | 第35-36页 |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 | 第36页 |
·絮凝活性测定方法 | 第36页 |
·细菌生长曲线的考察 | 第36-37页 |
·营养条件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碳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氮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碳氮比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絮凝体系pH值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絮凝体系中金属离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CaCl_2浓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微生物絮凝剂性质的分析 | 第39-41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粗品制备 | 第39-40页 |
·微生物絮凝剂温度稳定性实验 | 第40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成份分析 | 第40-41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效果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絮凝剂产生菌的获得 | 第42-45页 |
·产絮凝剂菌种的筛选 | 第42-43页 |
·絮凝剂产生菌B-9的生长曲线 | 第43-45页 |
·营养条件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45-50页 |
·不同碳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氮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46-48页 |
·不同碳氮比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不同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絮凝体系pH值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絮凝体系中金属离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CaCl_2浓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微生物絮凝剂性质的分析 | 第53-56页 |
·微生物絮凝剂粗提品的主要组份分析 | 第53-54页 |
·微生物絮凝剂温度稳定性 | 第54-56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效果 | 第56-57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