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库、油气罐论文

原油库加热节能研究

1 绪论第1-15页
 1.1 油库的类型和任务第7页
 1.2 油品加热的目的和加热的方法第7-8页
  1.2.1 油品加热的目的第7-8页
  1.2.2 油品加热的方法第8页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来源第8页
 1.4 国内外热能利用的概况及文献综述第8-12页
  1.4.1 蒸汽管网系统供热第9-11页
  1.4.2 热媒换热系统加热第11-12页
 1.5 国内外节能研究的现状第12-13页
  1.5.1 蒸汽管网系统第12页
  1.5.2 热媒炉系统第12-13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简介第13页
 1.7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5页
2 热媒炉系统的研究第15-33页
 2.1 热媒炉系统的分析第15页
 2.2 换热器的分类第15页
 2.3 传热机理第15-26页
  2.3.1 热传导第15-18页
  2.3.2 对流换热(热对流)第18-20页
  2.3.3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20-21页
  3.3.4 热辐射第21-26页
 2.4 两流体间的热量传递第26-28页
  2.4.1 传热方程和(总)传热系数第26-27页
  2.4.2 传热的热流量(热负荷)的计算第27-28页
 2.5 热媒在热媒炉中加热的热平衡及热效率第28-30页
 2.6 换热器的热计算第30-33页
3 蒸汽管网系统的研究第33-60页
 3.1 锅炉第33-34页
 3.2 分汽缸第34-37页
 3.3 油品加热的起始温度、终了温度和平均温度第37-41页
  3.3.1 油品加热的起始温度第38-39页
  3.3.2 油品加热的终了温度第39-41页
  3.3.3 油品加热的平均温度第41页
 3.4 蒸汽经加热器至油品总传热系数K_0的计算第41-45页
 3.5 单位时间内加热油品所需的总热量Q的计算第45-47页
 3.6 油罐总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第47-55页
  3.6.1 地上不保温立式油罐的总传热系数第47-53页
  3.6.2 地上保温立式油罐的总传热系数第53页
  3.6.3 直接埋土非金属油罐的总传热系数第53-54页
  3.6.4 地上卧式罐总传热系数第54页
  3.6.5 地下卧式油罐的总传热系数第54-55页
 3.7 蒸汽管路的热力计算第55-57页
 3.8 各罐投用的伴热管线数第57-58页
 3.9 由锅炉到罐区的蒸汽管网系统的总效率第58-60页
4 操作条件下油罐用热的优化研究第60-77页
 4.1 罐內原油不进不出(No-In-No-Out)第60-63页
 4.2 罐内原油只进不出(Only-In-No-Out)第63-67页
  4.2.1 来油进罐前通过换热器加热第63-64页
  4.2.2 原油进罐并与罐内原油混合后由加热盘管加热第64-67页
 4.3 罐内原油只出不进(Only-Out-No-In)第67-68页
 4.4 罐內原油又进又出(In-and-Out)第68-69页
 4.5 环境温度的选取第69页
 4.6 油罐传热系数的确定第69-72页
  4.6.1 传热系数与罐內原油温度之间的关系第69-71页
  4.6.2 罐的传热系数与罐内液位高度之间的关系第71-72页
  4.6.3 本文对传热系数的假设第72页
 4.7 程序说明及算例第72-77页
  4.7.1 求罐内原油不进不出时最优存储温度的程序说明第72-73页
  4.7.2 求罐内原油不进不出时热能消耗的程序说明及流程图第73-74页
  4.7.3 求罐内原油只进不出时热能消耗的程序说明及流程图第74-75页
  4.7.4 求罐內原油只出不进时热能消耗的程序说明和流程图第75页
  4.7.5 求罐內原油又进又出时热能消耗的程序说明和流程图第75-77页
5 实验研究与分析第77-94页
 5.1 蒸汽管网系统现场实验第77-86页
  5.1.1 实验目的和原则第77页
  5.1.2 实验方案第77页
  5.1.3 实验步骤第77-79页
  5.1.4 对所测数据的分析第79-80页
  5.1.5 对计算中相关参数的说明第80页
  5.1.6 计算结果第80-82页
  5.1.7 计算结果分析第82-86页
 5.2 热媒炉系统现场实验第86-94页
  5.2.1 现场采集的数据:第86-88页
  5.2.2 计算说明第88页
     ·计算结果第88-94页
6 算例与分析第94-108页
 6.1 算例分析第94-101页
  6.1.1 现场数据第94-97页
  6.1.2 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內实际运行的结果第97页
  6.1.3 依据第四章的模型按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计算的结果第97-99页
  6.1.4 按热能消耗最少的优选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第99-100页
  6.1.5 三种情况下燃料油消耗量的比较第100-101页
 6.2 月消耗试算第101-108页
  6.2.1 现场数据第101-102页
  6.2.2 现场数据分析第102页
  6.2.3 计算结果第102-107页
  6.2.4 计算结果分析第107-108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EC法生长SI-GaAs衬底缺陷对MESFET器件电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CMOS的调制传递函数测试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