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1页 |
第一章 董事和董事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概述 | 第11-18页 |
一、 董事 | 第12页 |
二、 董事义务的法律依据 | 第12-16页 |
1、 信托说 | 第12-13页 |
2、 代理说 | 第13-14页 |
3、 信托和代理兼有说 | 第14-15页 |
4、 委任说 | 第15-16页 |
三、 董事对公司承担的义务 | 第16-18页 |
1、 概述 | 第16-17页 |
2、 董事利益和义务不得相冲突的原则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两大法系关于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主要理论 | 第18-35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一、 公司机会规则 | 第19-25页 |
1、 概述 | 第19-21页 |
2、 公司机会的判断标准 | 第21-23页 |
3、 利用公司机会的程序要件 | 第23-24页 |
4、 对已离职董事的适用 | 第24-25页 |
5、 其它考虑 | 第25页 |
二、 与公司非法竞争 | 第25-26页 |
三、 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26-28页 |
1、 责任性质 | 第27页 |
2、 责任形式 | 第27页 |
3、 非善意第三人的责任 | 第27-28页 |
4、 举证责任 | 第28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相关理论概述 | 第28-35页 |
一、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内容 | 第28-33页 |
1、 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 | 第30页 |
2、 行为方式 | 第30页 |
3、 被禁止的交易 | 第30-31页 |
4、 禁止竞业的地域限制 | 第31-32页 |
5、 禁止竞业的时间限制 | 第32页 |
6、 董事会承认 | 第32-33页 |
二、 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33-35页 |
1、 责任性质 | 第33页 |
2、 归入权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法关于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及其完善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关于董事义务的法律依据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上的董事竞业禁止义务 | 第36-39页 |
一、 “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 | 第37页 |
二、 竞业时间 | 第37-38页 |
三、 竞业方式 | 第38页 |
四、 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责任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中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完善 | 第39-46页 |
一、 放宽竞业禁止规定 | 第39-41页 |
二、 完善归入权制度 | 第41页 |
三、 完善责任制度 | 第41-42页 |
四、 引入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的义务 | 第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