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 第12-27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优势 | 第12-14页 |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 | 第12页 |
·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品位颇高 | 第12-13页 |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 第13-14页 |
·名泉四布,水质甘甜 | 第14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 | 第14-17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第17-21页 |
·区位与交通条件 | 第17-18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19页 |
·人文条件 | 第19-20页 |
·政策条件 | 第20-21页 |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 第21-22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1页 |
·基础设施状况 | 第21页 |
·旅游服务设施状况 | 第21-22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 第22-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页 |
·模型构建 | 第22-25页 |
·评价结果 | 第25-27页 |
2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7-31页 |
·开发历程回顾 | 第27页 |
·开发现状评判 | 第27-28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 第28-31页 |
3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指向 | 第31-57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构思 | 第31-35页 |
·开发的指导思想 | 第31页 |
·开发的原则 | 第31-34页 |
·总体战略目标 | 第34-35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空间布局与开发重点 | 第35-36页 |
·总体空间布局 | 第35页 |
·开发重点 | 第35-36页 |
·天水市旅游资源功能分区与开发利用方向 | 第36-45页 |
·东南名窟名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 第36-38页 |
·中部名城古韵美食购物旅游区 | 第38-41页 |
·西部佛教文化奇山揽胜旅游区 | 第41-43页 |
·东北部民族风情佳境寻幽旅游区 | 第43-45页 |
·天水市旅游形象策划 | 第45-51页 |
·旅游形象的概念与作用 | 第45页 |
·旅游形象现状 | 第45-47页 |
·树立旅游形象的必要性 | 第47-48页 |
·旅游形象策划原则 | 第48-49页 |
·旅游形象的确定 | 第49页 |
·旅游形象的宣传促销 | 第49-51页 |
·天水市旅游商品开发 | 第51-55页 |
·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 第51-52页 |
·旅游商品消费者群体分析 | 第52-53页 |
·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 第53-54页 |
·旅游商品设计 | 第54-55页 |
·天水市旅游线路设计 | 第55-57页 |
·境内旅游线路 | 第55-56页 |
·与境外连接旅游线路 | 第56-57页 |
4 天水市旅游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 第57-60页 |
·加强生态建设 | 第57-58页 |
·加强环境保护 | 第58-59页 |
·大气环境保护 | 第58页 |
·水体环境保护 | 第58页 |
·环境噪声控制 | 第58页 |
·废弃物处理 | 第58-59页 |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若干具体措施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