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论文

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和嬗变探索

第一章 绪论第1-29页
 第一节 有关远古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简略回顾第8-14页
  一、 古代先哲的见解第8-9页
  二、 近代学者的认识第9-11页
  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研究第11-14页
 第二节 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的旨趣与方法第14-19页
  一、 当前的环境问题与复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意义第14-16页
  二、 新石器时代及夏代生态环境的特殊地位第16-17页
  三、 研究资料与方法问题第17-19页
 第三节 时间范围和空间地域的界定第19-21页
  一、 时间范围第19-20页
  二、 空间区域第20-21页
 第四节 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观点第21-29页
  一、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第21-22页
  二、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第22-24页
  三、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第24-29页
第二章 第四纪全新世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第29-48页
 第一节 第四纪以前的生态环境变迁第31-35页
 第二节 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生态环境第35-38页
  一、 黄土的形成和堆积第36-37页
  二、 黄河的形成第37-38页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早期人类的活动第38-43页
 第四节 更新世时期的生态环境与旧石器文化的形成第43-48页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文明中心地位的确立第48-96页
 第一节 关于“仰韶温暖期”第48-49页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生态环境第49-53页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生态环境第53-67页
  一、 陕西地区第53-58页
  二、 河南地区第58-61页
  三、 山东地区第61-63页
  四、 河北地区第63-65页
  五、 山西地区第65-67页
 第四节 生态环境与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第67-96页
  一、 生态环境与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9-81页
  二、 洪水泛滥的治理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形成第81-96页
第四章 夏代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演变第96-156页
 第一节 夏代疆域及其势力范围第96-99页
 第二节 夏王朝中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第99-105页
 第三节 夏代生态环境的基本面貌第105-118页
  一、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貌变化第105-107页
  二、 夏王朝中心地区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第107-118页
 第四节 《夏小正》与夏代的生态环境第118-148页
  一、 《夏小正》是夏王朝中心地区的历书第118-121页
  二、 《夏小正》中的动物和植物第121-142页
  三、 《夏小正》与夏代的主要农作物第142-148页
 第五节 生态环境恶化与夏王朝的终结第148-156页
结语第156-15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8-162页
后记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血吸虫8kD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免疫反应性的评价
下一篇:模具企业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