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 “德法同构”在中国古代及近代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 第8-25页 |
(一) “德法同构”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 第8-17页 |
1、 “德法同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作用的社会基础 | 第8-12页 |
2、 儒家“德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4页 |
3、 法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 第14-17页 |
(二) “德法同构”在中国近代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 第17-25页 |
1、 在农民阶级思想中的体现 | 第17-19页 |
2、 在进步地主阶级思想中的体现 | 第19-22页 |
3、 在资产阶级思想中的体现 | 第22-25页 |
二、 “德法同构”在现代国外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 第25-40页 |
(一) “德法同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 第25-32页 |
1、 从道德的角度看“德法同构” | 第25-28页 |
2、 从法治的角度看“德法同构” | 第28-32页 |
(二) “德法同构”在东亚的实践 | 第32-40页 |
三、 “德法同构”在现阶段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 第40-69页 |
(一) 改革开放前的“泛行政化”状态 | 第40-42页 |
(二) 现阶段“德法同构”的必要性 | 第42-46页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要求 | 第42-43页 |
2、 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发挥及引发的问题 | 第43-45页 |
3、 其它国家的启示 | 第45-46页 |
(三) 正确认识“德法同构” | 第46-53页 |
1、 现阶段“德法同构”的历程 | 第46-48页 |
2、 现阶段行政思想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第48-53页 |
(四) 改进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思路 | 第53-69页 |
1、 强化行政道德建设 | 第53-57页 |
2、 严格依法行政 | 第57-65页 |
3、 完善“德法同构” | 第65-69页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