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2页 |
·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6-7页 |
·RAPD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7页 |
·RAPD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7-11页 |
·进行品种(系)或类群鉴定 | 第7-8页 |
·RAPD遗传多样性及种群亲缘关系的鉴定 | 第8-9页 |
·目标基因标记及定位中作用 | 第9-10页 |
·RAPD分子遗传图谱的构造 | 第10-11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1页 |
·杂种优势的预测 | 第11页 |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2-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7页 |
·RAPD分子标记 | 第12-17页 |
·田间试验 | 第17页 |
·RAPD遗传距离与农艺性状分类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利用RAPD分子标记进行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 第17-21页 |
·DNA提取液质量及浓度检测结果 | 第17-18页 |
·引物序列及扩增情况 | 第18页 |
·玉米自交系的RAPD多态性分析 | 第18-20页 |
·聚类分析 | 第20-21页 |
·利用农艺性状进行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 第21-25页 |
·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统计结果 | 第22页 |
·方差分析 | 第22-23页 |
·玉米自交系分类距离 | 第23页 |
·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 第23-25页 |
·RAPD分析结果与农艺性状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25页 |
4 讨论 | 第25-29页 |
·利用RAPD分子标记进行类群划分若干问题的讨论 | 第25-29页 |
·RAPD分类结果与系谱关系 | 第25页 |
·RAPD标记的稳定性 | 第25-26页 |
·扩增条带的取舍 | 第26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6页 |
·显性标记问题 | 第26页 |
·RAPD技术作为遗传多样性分类工具的局限性标记问题 | 第26-27页 |
·实验过程的一些细节问题 | 第27-29页 |
·以农艺性状进行类群划分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 第29页 |
·RAPD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类群划分的相关性 | 第29页 |
5 结论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作者简介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