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铣削加工中伺服运动及工具补偿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32页 |
·电火花加工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简介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9-20页 |
·电极损耗的检测及补偿 | 第19-20页 |
·CAD/CAM技术 | 第20页 |
·电火花加工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9页 |
·自适应控制在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 | 第21-29页 |
·专家系统在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模糊控制技术在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人工神经网络在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 | 第29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 | 第29-3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2 电火花铣削加工实验装置的研制 | 第32-42页 |
·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概述 | 第32-34页 |
·实验装置设计目标、方案 | 第34-36页 |
·设计目标 | 第34-35页 |
·设计方案 | 第35-36页 |
·实验装置系统构成、软硬件环境 | 第36-39页 |
·系统构成 | 第36-38页 |
·软件环境 | 第38-39页 |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需开展研究的技术问题 | 第40-41页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3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电火花铣削伺服进给系统研究 | 第42-64页 |
·电火花加工自动进给系统技术与控制过程 | 第42-45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间隙放电状态检测原理 | 第45-47页 |
·基于模糊技术的电火花铣削加工伺服进给控制原理 | 第47-58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工具的伺服运动 | 第48-50页 |
·基于模糊技术的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 第50-52页 |
·划分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区间 | 第52-55页 |
·模糊规则的建立 | 第55-57页 |
·控制量的清晰化 | 第57-58页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电火花铣削加工中电极损耗的研究 | 第64-92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中的工具损耗 | 第64-72页 |
·工具损耗的物理本质 | 第64-67页 |
·减小工具损耗的措施 | 第67-69页 |
·加工参数对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 | 第69-72页 |
·工具损耗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工具损耗的计算 | 第72-73页 |
·工具损耗的计算 | 第73-74页 |
·加工参数对工件蚀除速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工具损耗的建模 | 第76-81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77-78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建模与辨识 | 第78-81页 |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电火花铣削加工工具损耗预测 | 第81-90页 |
·编码表示 | 第83页 |
·选择算子的设计 | 第83-84页 |
·交叉算子的设计 | 第84-85页 |
·变异算子的设计 | 第85-86页 |
·变异率 | 第85页 |
·变异量 | 第85-86页 |
·算法描述 | 第86-87页 |
·工具损耗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基于电极损耗预测模型的工具补偿算法 | 第92-100页 |
·直壁型腔零件加工工具轨迹的计算 | 第92-98页 |
·侧面放电法工具损耗的补偿 | 第92-95页 |
·逐层扫描法工具损耗的补偿 | 第95-98页 |
·三维表面零件加工工具轨迹的计算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Windows2000下实时系统的开发技术 | 第100-111页 |
·系统底层接口程序的设计 | 第100-104页 |
·Windows2000下实时系统的设计 | 第104-110页 |
·应用程序的精确定时技术 | 第105-106页 |
·驱动程序的精确定时技术 | 第106-107页 |
·程序测试 | 第107-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7 电火花铣削加工CAM系统的研究 | 第111-138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CAM系统的功能组成 | 第111-113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参数的选择 | 第113-114页 |
·电参数的选择原则 | 第113页 |
·非电参数的选择原则 | 第113-114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电参数的优化 | 第114-119页 |
·传统电火花加工参数的选择过程 | 第114-116页 |
·电火花铣削加工参数优化模型 | 第116-118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火花铣削加工参数优化 | 第118-119页 |
·CAD/CAM接口程序的设计 | 第119-132页 |
·基于侧面放电法的平面多边形接口程序 | 第119-125页 |
·加工起点的设置 | 第121页 |
·生成加工路线 | 第121页 |
·加工方向的自动判别 | 第121-123页 |
·工具轨迹的计算 | 第123-125页 |
·基于电极端部放电的型腔实体接口程序 | 第125-132页 |
·CAD模型的STL文件 | 第126-127页 |
·STL文件中面片数据的处理 | 第127-130页 |
·快速分层算法 | 第130-132页 |
·系统运行实例 | 第132-137页 |
·用户界面 | 第132-134页 |
·加工实例 | 第134-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54页 |
·结论 | 第138-139页 |
·展望 | 第139-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