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传染微观机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7页
 第一节 选题的重要性及有关概念界定第10-18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二、 金融传染:有关概念界定第12-18页
 第二节 本论文相关文献总体回顾第18-24页
  一、 关于理论分析第18-20页
  二、 关于实证研究第20-23页
  三、 关于金融传染的政策含义第23页
  四、 对现有文献的一个总体评价第23-24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总体安排第24-27页
  一、 本论文的整体逻辑思路及主要观点第24-26页
  二、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新意第26-27页
第二章 金融传染概述第27-57页
 第一节 最近10年的金融危机及其传染特征第27-36页
  一、 近10年来重要金融危机事件的简要回顾第27-34页
  二、 传染效应:10年来金融危机的重要特征第34-36页
 第二节 与金融传染相关的重要经济变量第36-46页
  一、 金融市场变量第36-43页
  二、 经济基本面第43-46页
 第三节 与金融传染相关的市场主体第46-52页
  一、 银行第46-47页
  二、 机构投资者第47-49页
  三、 个人(储蓄者、投资者)第49-50页
  四、 货币当局或央行第50页
  五、 国际性金融机构第50-52页
 第四节 与金融传染相关的市场主体的态度、心理与行为第52-57页
  一、 市场主体的风险态度第52页
  二、 市场主体的心理因素第52-54页
  三、 市场主体的行为第54-57页
第三章 银行作为市场主体:银行业危机的传染机理第57-81页
 第一节 银行业危机的案例研究第57-60页
  一、 银行业危机的表现:以美国银行业恐慌为例第57-58页
  二、 金融传染:银行业危机的主要特征第58页
  三、 资本关联:银行业危机传染的主要渠道第58-59页
  四、 相关文献第59-60页
 第二节 银行危机的生成机理第60-72页
  一、 模型概要第60-62页
  二、 博弈与支付条件第62-67页
  三、 均衡与危机的生成第67-72页
 第三节 银行业危机传染的内在机制第72-79页
  一、 银行危机传染的单向渠道第72-74页
  二、 银行业危机传染与同业存款规模第74-78页
  三、 适度同业存款规模是否存在?第78-7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体:组合投资分散化与金融传染第81-100页
 第一节 介绍第81-83页
  一、 几种组合投资管理规则第81-82页
  二、 投资组合对于冲击的反应第82页
  三、 组合投资分散化:金融传染自促成的一个解释第82-83页
 第二节 组合投资分散化前提下金融传染的生成第83-92页
  一、 组合投资-金融传染模型概述第83-85页
  二、 投资分散化过程中的财富效应与金融传染第85-92页
 第三节 金融传染中投资回报的相关性第92-99页
  一、 危机的传染第93-94页
  二、 金融传染过程中投资回报的内生相关关系第94-9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信息不对称、理性预期与金融传染第100-120页
 第一节 金融传染中的信息不对称及预期因素第100-103页
  一、 信息不对称与预期:金融危机传染的市场内生原因第100-101页
  二、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02页
  三、 本章模型概述第102-103页
 第二节 金融传染的理性预期模型第103-116页
  一、 多重资产定价模型第103-107页
  二、 模型中的传染渠道第107-111页
  三、 通过跨市场重新平衡的传染第111-116页
 第三节 关于模型相关问题的讨论第116-119页
  一、 资产价格的变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第116-117页
  二、 对系统风险因素的敏感度的作用第117-118页
  三、 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第118-11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中国金融市场:政策含义与市场成长第120-135页
 第一节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现状与未来第120-127页
  一、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现状第120-122页
  二、 中国金融业加入WTO的承诺第122-124页
  三、 WTO催生中国金融市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第124-127页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市场“成长的烦恼”第127-130页
  一、 基本面的潜在问题第127-130页
  二、 市场开放进程加快带来成长的困境第130页
 第三节 金融传染效应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暗示第130-133页
  一、 宏观层面:基本面的改善第131-132页
  二、 微观层面:实施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第132-13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35-138页
 一、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35-136页
 二、 本论文的主要局限第136页
  (一) 实证研究缺乏。第136页
  (二) 如何更好地解释跨国界及跨期传染的模式第136页
 三、 本选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36-138页
  (一) 更深入的金融传染渠道的理论研究第136-137页
  (二) 相关的实证研究第137页
  (三) 对于国际金融体系及相关政策的研究第137页
  (四) 进行金融预警体系研究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5页
后记第145-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恒知教育公司营销模式分析
下一篇: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