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6-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6-7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7-9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因素分析 | 第14-21页 |
一、 教育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二、 教育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 | 第16-21页 |
(一) 教育制度因素 | 第16-19页 |
(二) 教师个体因素 | 第19-20页 |
(三) 学生个体因素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师生交往的内容与模式 | 第21-25页 |
一、 师生交往的内容 | 第22-23页 |
二、 师生交往的模式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变革及其策略 | 第25-42页 |
问题一: 课堂氛围的制造 | 第25-27页 |
问题二: 教师体态语的威慑力 | 第27-28页 |
问题三: 关于交往公平 | 第28-30页 |
问题四: 有关座位编排 | 第30-31页 |
问题五: 教师的鼓励 | 第31-33页 |
问题六: 师爱与学生的距离 | 第33-34页 |
问题七: 师生关系:说不清的话题 | 第34-36页 |
问题八: 教师期望的效应 | 第36-38页 |
问题九: 面对违规行为 | 第38-42页 |
结束语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感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