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杂交水稻早世代稳定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 杂交水稻中的早世代稳定现象第10-13页
   ·杂交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发现第10-11页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解释第11-13页
   ·早世代稳定现象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第13页
 2 我国农作物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和微卫星标记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第13-24页
   ·我国农作物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第17-23页
     ·微卫星标记在品种鉴定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微卫星标记在种质资源的保存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微卫星标记在QTL方面的应用第21-22页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第22页
     ·微卫星标记在预测杂种优势方面的应用第22-23页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方面的应用第23页
   ·水稻叶绿体中的微卫星特点第23-24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部分 来自同一母本的两个早世代稳定水稻群体的分析比较第25-40页
   ·试验材料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7页
     ·杂交及田间调查方法第25-26页
     ·倍性鉴定第26页
       ·根尖的取材第26页
       ·制片第26页
       ·观察与照相第26页
     ·微卫星标记分析第26-27页
       ·叶片总DNA的提取第26-27页
       ·PCR的体积及程序第27页
       ·电泳第27页
   ·试验结果第27-40页
     ·杂交结果第27-28页
     ·倍性鉴定结果第28页
     ·两个群体田间调查数据分析第28-30页
       ·DB102×太平369F_2代变异系数比较第28-29页
       ·DB102×中作59F_2代变异系数比较第29-30页
     ·两个群体微卫星分析结果第30-35页
       ·718群体微卫星分析结果第30-32页
       ·736群体微卫星分析结果第32-34页
       ·718和736群体间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第34-35页
   ·讨论与分析第35-40页
第三部分 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分析第40-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50页
   ·试验材料第40页
   ·试验方法第40-41页
   ·试验结果第41-47页
     ·田间调查数据分析第41-46页
       ·84-15杂交组合的变异系数分析第42页
       ·950杂交组合的变异系数分析第42-43页
       ·430杂交组合的变异系数分析第43-44页
       ·429杂交组合的变异系数分析第44-46页
     ·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第46-47页
   ·分析与讨论第47-50页
第四章 参考文献第50-55页
第五章 致谢第55-56页
第六章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第56页
第七章 附图:718群体、736群体和429×9311杂交群体的田间表现第56-58页
第八章 声明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实验寻找甚高能γ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