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 第9-15页 |
1.2.1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9-14页 |
1.2.2 模糊控制理论的几个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1.3 神经网络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第19-35页 |
2.1 模糊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19-29页 |
2.1.1 模糊集合及其表述方法 | 第19-20页 |
2.1.2 模糊子集的运算 | 第20-21页 |
2.1.3 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 | 第21-22页 |
2.1.4 模糊逻辑推理 | 第22-24页 |
2.1.5 解模糊判决方法 | 第24-25页 |
2.1.6 模糊逻辑控制理论 | 第25-29页 |
2.2 几种典型的神经网络 | 第29-34页 |
2.2.1 BP神经元网络 | 第29-31页 |
2.2.2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 第31-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5-39页 |
3.1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简化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1.1 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35-37页 |
3.2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实测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液压伺服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50页 |
4.1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3页 |
4.1.1 控制器设计 | 第39-41页 |
4.1.2 仿真研究 | 第41-43页 |
4.1.3 结论 | 第43页 |
4.2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43-49页 |
4.2.1 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 第43-47页 |
4.2.2 仿真研究 | 第47-48页 |
4.2.3 结论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神经网络在液压伺服系统非线性辨识及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第50-61页 |
5.1 液压伺服系统伺服阀死区非线性的辨识 | 第50-55页 |
5.1.1 带RBF申经网络辨识器的设计 | 第51-54页 |
5.1.2 仿真研究及结果 | 第54-55页 |
5.1.3 结论 | 第55页 |
5.2 液压伺服系统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9页 |
5.2.1 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7页 |
5.2.2 仿真研究 | 第57-59页 |
5.2.3 结论 | 第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液压伺服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 第61-74页 |
6.1 普通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第61-65页 |
6.2 基于模糊逐级误差逼近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的设计 | 第65-73页 |
6.2.1 网络的结构 | 第65-67页 |
6.2.2 学习算法 | 第67-70页 |
6.2.3 控制器的设计 | 第70页 |
6.2.4 仿真研究 | 第70-72页 |
6.2.5 结论 | 第72-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