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 “非个性化”与“个性化” | 第8-18页 |
(一) 主体神话的建构与个性化理论之形成 | 第8-12页 |
(二) “非个性化”理论的提出 | 第12-18页 |
二、 “非个性化”的理论渊源 | 第18-27页 |
(一) “非个性化”的理论渊源 | 第19-26页 |
(二) “非个性化”后的文学批评景观 | 第26-27页 |
三、 后现代视野中的“非个性化”理论 | 第27-34页 |
(一) 摧毁主体、颠覆个性 | 第28-30页 |
(二) 后现代视野中的“个性化”、“非个性化”理论 | 第30-33页 |
(三) 读者的天地、文本的狂欢——后现代的文学景观 | 第33-34页 |
四、 后现代批判的是非功过 | 第34-40页 |
(一) 后现代主义的到来绝非偶然 | 第34-35页 |
(二) 后现代取消“主体”、“个性”的是非功过 | 第35-40页 |
注释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