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中小建筑企业的界定与经营现状 | 第8-10页 |
2 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0-20页 |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原则 | 第10-12页 |
·最惠国待遇 | 第10-11页 |
·透明度原则 | 第11页 |
·市场准入 | 第11页 |
·国民待遇 | 第11页 |
·国内规定 | 第11-12页 |
·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 | 第12页 |
·逐步自由化 | 第12页 |
·加入WTO我国建筑业的开放承诺 | 第12-13页 |
·建筑及相关服务 | 第12页 |
·建筑设计服务业、工程服务和集中工程服务 | 第12-13页 |
·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 | 第13-18页 |
·宏观上分析 | 第13-16页 |
·微观上分析 | 第16-17页 |
·对外承包和国际合作来分析 | 第17-18页 |
·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 | 第18-20页 |
·对我国建筑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 第18页 |
·对我国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带来冲击 | 第18页 |
·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带来挑战 | 第18-19页 |
·对我国建筑企业的人才机制带来冲击 | 第19-20页 |
3 核心竞争力--中小建筑企业的战略选择 | 第20-27页 |
·核心竞争力的由来 | 第20页 |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特点 | 第20-21页 |
·核心竞争力的确定 | 第21页 |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21-24页 |
·我国建筑业的环境分析 | 第21-23页 |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中小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24-27页 |
4 培育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 第27-30页 |
·正确定位,树立特色经营的理念 | 第27-28页 |
·产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 | 第27-28页 |
·差距化生产 | 第28页 |
·要树立协同竞争的观念 | 第28-30页 |
·立足国内,开拓国际 | 第29页 |
·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5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 第30-38页 |
·制度创新 | 第30-32页 |
·制度创新的涵义 | 第30页 |
·中小建筑企业制度创新的途径 | 第30-32页 |
·技术创新 | 第32-35页 |
·技术创新的涵义 | 第32页 |
·中小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 | 第32-33页 |
·中小建筑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 第33-35页 |
·管理创新 | 第35-38页 |
·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 第35页 |
·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 | 第35页 |
·推行自我管理的柔性管理 | 第35页 |
·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回归人本管理 | 第37-38页 |
6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 第38-49页 |
·加强建筑业法律建设 | 第38页 |
·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 | 第38-40页 |
·资金支持 | 第38-39页 |
·技术创新 | 第39页 |
·市场开拓 | 第39页 |
·社会服务 | 第39-40页 |
·加快建筑业现有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40-41页 |
·现有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40页 |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的措施 | 第40-41页 |
·促进国内建筑市场自由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维护建筑市场经营秩序 | 第42页 |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 第42-43页 |
·通过政策调整,建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 第42-43页 |
·建立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 | 第43页 |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小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3页 |
·完善中小建筑企业的融资体系 | 第43-49页 |
·融资制度安排的缺陷 | 第44-45页 |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完善 | 第45-49页 |
7 本企业实证研究 | 第49-54页 |
·本企业发展情况 | 第49-51页 |
·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与措施 | 第51-52页 |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 第51页 |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 第51-52页 |
·本公司主要业绩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