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前言 | 第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0页 |
1.1 材料 | 第7页 |
1.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7页 |
1.3 田间性状调查 | 第7页 |
1.4 室内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7页 |
1.5 统计方法 | 第7-1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32页 |
2.1 遗传模型分析 | 第10-19页 |
2.1.1 方差分析 | 第10页 |
2.1.2 Wr/Vr回归系数的假设性检验 | 第10页 |
2.1.3 各性状显、隐性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及作用方向 | 第10-11页 |
2.1.4 各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 第11-19页 |
2.2 配合力分析 | 第19-27页 |
2.2.1 8个数量性状的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第19页 |
2.2.2 7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19页 |
2.2.3 各性状的效应值的估算及显著性检验 | 第19-27页 |
2.3 杂种优势分析 | 第27-32页 |
2.3.1 F1代各性状的杂种优势趋势 | 第27页 |
2.3.2 F1代各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 第27-32页 |
3 结论 | 第32-34页 |
3.1 樱桃番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 第32页 |
3.2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 第32-33页 |
3.3 杂种优势 | 第33-34页 |
4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5 致谢 | 第38-39页 |
6 作者简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