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6-15页 |
1 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背景 | 第6-9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3 发展工业人工林的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 第15-50页 |
1 纸浆材建筑材林立地控制及选择技术 | 第15-16页 |
·立地因子选择、分级及等级系数的确定 | 第15-16页 |
·立地质量预测模型 | 第16页 |
2 湿地松优质苗本培育技术 | 第16-17页 |
·苗木培育的新方法 | 第16页 |
·菌根苗培育方法 | 第16-17页 |
·容器苗培育方法 | 第17页 |
3 湿地松纸浆材建筑材优良种质资源选择技术 | 第17-24页 |
·湿地松优良种源选择 | 第17-1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参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18页 |
·湿地松纸浆材建筑材优良家系选择 | 第18-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性状观测 | 第18-1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生长量分析 | 第19-22页 |
·性状遗传力估计与性状间相关 | 第22-23页 |
·基本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方差分析 | 第23页 |
·家系主要力学性质与基本密度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木材纤维素的变异 | 第24页 |
·结论 | 第24页 |
4 纸浆材建筑材林的林地管理及造林技术 | 第24-2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整地与湿地松幼林成活率 | 第25-26页 |
·整地与湿地松林木生长的效应与评价 | 第26-27页 |
·抚育措施与湿地松林地养分 | 第27页 |
·整地抚育方式与湿地松林地植被 | 第27-29页 |
·整地抚育方式与林地植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 第28页 |
·整地抚育方式与林地植被生物量 | 第28-29页 |
·ABT生根粉造效果 | 第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页 |
5 纸浆建筑材林的密度控制技术 | 第29-42页 |
·试验区自然概况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密度对树高生长的效应 | 第30-31页 |
·密度与胸径的生长效应 | 第31-32页 |
·密度与直径分布 | 第32页 |
·密度与材积生长 | 第32-33页 |
·密度与冠幅、枝下高及郁闭度 | 第33页 |
·密度与树干干形 | 第33-34页 |
·密度与木材材性 | 第34-35页 |
·间伐与生长量 | 第35-37页 |
·间伐与树干干形 | 第37页 |
·间伐与木材材性 | 第37-38页 |
·间伐的经济评价 | 第38-39页 |
·最优密度控制技术 | 第39-42页 |
·密度控制的意义 | 第39页 |
·湿地松生长与收获模型 | 第39-41页 |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动态优化表的计算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页 |
·初植密度 | 第42页 |
·密度与木材材性 | 第42页 |
·适时间伐 | 第42页 |
·最优控制 | 第42页 |
6 湿地松纸浆材与建筑材的轮伐期分析 | 第42-48页 |
·研究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纸浆材轮伐期分析 | 第43-46页 |
·湿地松的制浆特性 | 第43页 |
·生长轮宽度、晚材率的年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纤维长度、宽度的年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纤维素含量的年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木质素含量的年变化规律 | 第46页 |
·纸浆材轮伐期的确定 | 第46页 |
·建筑材轮伐期分析 | 第46-48页 |
·湿地松的力学性质 | 第46-47页 |
·木材基本密度的年变化规律 | 第47页 |
·湿地松的生长特性 | 第47-48页 |
·建筑材轮伐期确定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页 |
7 总结 | 第48-5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48页 |
·立地控制 | 第48页 |
·遗传控制 | 第48页 |
·造林技术的创新 | 第48-49页 |
·密度控制 | 第49页 |
·轮伐期 | 第49页 |
·优化培育模式 | 第49页 |
·社会经济效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英文摘要 | 第54-56页 |
附录: 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