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静压轴承论文

超高速空气静压电主轴热特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内容与特色第17-20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空气静压轴承内部热力学分析第20-3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第20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第20-21页
     ·绝热等熵过程第21页
   ·气体润滑剂进、出口状态参数分析第21-24页
     ·理论公式推导第22-23页
     ·实际参数计算第23-24页
   ·空气静压轴承内的热力学过程第24-29页
     ·供气过程第24-25页
     ·润滑过程第25-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源与热传导特性研究第30-42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源分析第30-35页
     ·空气静压轴承外部剪切摩擦热的简化方法求解第30-33页
     ·交流感应电机功率损耗第33-35页
     ·电机效率与功率损耗第35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的传热分析第35-41页
     ·传热理论基础第35-37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工作时的热传递第37-38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传递系数研究第38-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源与散热特性数值计算第42-53页
   ·本课题空气静压电主轴主要技术参数第42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载荷的计算第42-45页
     ·电机生热率的近似计算第42-43页
     ·空气静压轴承生热率的计算第43-45页
     ·本课题空气静压电主轴热传递系数的计算第45-52页
     ·主轴整机外表面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第45页
     ·主轴旋转表面(主轴端部)与周围空气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45-46页
     ·主轴冷却系统冷却水强制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46-48页
     ·电机定、转子间气隙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48-49页
     ·电机转子端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49-50页
     ·空气静压轴承与气膜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特性的有限元分析第53-80页
   ·构建热分析的有限元物理模型第53-56页
     ·交流感应电机的建模第53-54页
     ·空气静压轴承的整体建模第54-55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的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第55-56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有限元模型的装配关系处理第56-58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接触的设置第57-58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的材料属性和初始条件第58-59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温度场计算的边界条件第59-61页
     ·生热率的施加第59页
     ·对流换热的设置第59-60页
     ·辐射换热的设置第60-61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温度场特性分析第61-71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额定工况下热流矢量图第61-62页
     ·额定工况下整机温度场云图对比分析第62-64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主要部件的温度场云图第64-69页
     ·空气静压电主轴主要部件在不同转速下的温升第69-71页
   ·改善空气静压电主轴温升的措施第71-79页
     ·减少热源发热量第71-73页
     ·加强散热第73-78页
     ·影响空气静压电主轴热态特性的其它因素第78-79页
       ·工作气压的影响第78-79页
       ·供气温度的影响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空气静压电主轴热特性的实验研究第80-87页
   ·实验方案第80-81页
   ·实验装置第81页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第81-85页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制造车间实时信息网络的车间生产调度
下一篇:基于ACIS变形造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