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1.1 橡胶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 橡胶增韧理论 | 第13-18页 |
1.2.1 脆-韧转变判据及逾渗模型(Percolation model) | 第13-15页 |
1.2.2 剪切屈服理论(Shear-Yielding Theory) | 第15-16页 |
1.2.3 空化理论(Cavitation Theory) | 第16页 |
1.2.4 断裂竞争理论(Damage Competition Theory) | 第16-18页 |
1.3 聚丙烯/弹性体/填料三元复合体系的增强、增韧研究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2.1 原料 | 第24-25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2.3 共混物的制备 | 第26-29页 |
2.3.1 填充母料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PP/POE/BaSO_4三元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26-29页 |
2.3.2.1 共聚PP/POE/BaSO_4三元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2 均聚PP/POE/BaSO_4三元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27-29页 |
2.3.3 试样制备 | 第29页 |
2.4 测试设备及测试条件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硫酸钡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设计与表征 | 第32-53页 |
3.1 聚丙烯/弹性体/无机填料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设计 | 第35-37页 |
3.1.1 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选择依据 | 第35-36页 |
3.1.2 PP/POE/BaSO_4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设计 | 第36-37页 |
3.2 PP/POE/BASO_4三元复合体系的表征 | 第37-49页 |
3.2.1 三元复合体系形态结构的表征 | 第37-40页 |
3.2.2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相互作用的表征 | 第40-49页 |
3.2.2.1 用流变学方法定量表征 | 第40-47页 |
3.2.2.1.1 填料相对体积分数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 第40-43页 |
3.2.2.1.2 零剪切粘度的测定 | 第43-47页 |
3.2.2.2 用熔体流动速率(MFI)定性表征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四章 结晶行为研究 | 第53-66页 |
4.1 共聚聚丙烯体系 | 第53-58页 |
4.1.1成核活性 | 第53-56页 |
4.1.2 结晶速率 | 第56-57页 |
4.1.3 结晶度 | 第57-58页 |
4.2 均聚聚丙烯体系 | 第58-61页 |
4.2.1 成核活性 | 第58页 |
4.2.2 结晶速率 | 第58-60页 |
4.2.3 结晶度 | 第60-61页 |
4.3 WAXD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力学性能研究 | 第66-103页 |
5.1 拉伸屈服应力 | 第66-70页 |
5.2 断裂伸长率及拉伸断面形貌分析 | 第70-77页 |
5.3 弯曲模量 | 第77-79页 |
5.4 缺口冲击强度 | 第79-86页 |
5.4.1 共聚聚丙烯复合体系 | 第79-81页 |
5.4.2 均聚聚丙烯复合体系 | 第81-82页 |
5.4.3 冲击能量的耗散方式及延展性指数 | 第82-86页 |
5.5 冲击断裂形貌分析 | 第86-101页 |
5.5.1 均聚聚丙烯复合体系 | 第87-93页 |
5.5.2 共聚聚丙烯体系 | 第93-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剪切屈服行为与触变行为研究 | 第103-115页 |
6.1 顺序形变实验 | 第105-108页 |
6.2 触变环实验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附录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