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土荆芥油体外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评价 | 第15-2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5页 |
(一) 药品与试剂 | 第15页 |
(二) 仪器 | 第15页 |
(三) HP 菌株 | 第1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一) 固体培养基 | 第15-16页 |
(二) 液体培养基 | 第16页 |
(三) 菌株的培养条件 | 第16页 |
(四) 样液的配制 | 第16页 |
(五) MIC 测定方法 | 第16页 |
(六) 测定抑菌环直径 | 第16页 |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6-19页 |
(一) MIC 测定结果 | 第16-18页 |
(二) 抑菌环测量结果 | 第18-19页 |
(三)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的讨论 | 第19页 |
(四)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素的讨论 | 第19页 |
(五) 药敏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1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土荆芥油胃滞留微丸的制备与处方优化 | 第21-4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一) 药品与试剂 | 第21-22页 |
(二) 仪器 | 第22页 |
(三) 动物 | 第22页 |
二、HPLC 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22-24页 |
(一) 色谱条件 | 第22页 |
(二) 专属性 | 第22-23页 |
(三)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四) 土荆芥油中对-异丙基甲苯的含量测定 | 第23页 |
(五) 精密度实验 | 第23页 |
(六) 加样回收率测定 | 第23-24页 |
(七) 重复性考察 | 第24页 |
(八) 稳定性考察 | 第24页 |
(九)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24页 |
三、土荆芥油胃滞留微丸的处方研究 | 第24-32页 |
(一) 制备工艺 | 第24-26页 |
(二)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6页 |
(三) 释药曲线相似性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四) 单因素考察 | 第27-29页 |
(五)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处方 | 第29-32页 |
四、土荆芥油胃滞留微丸处方优化结果 | 第32-40页 |
(一) 单因素考察结果 | 第32-36页 |
(二)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结果 | 第36-40页 |
五、讨论 | 第40-41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土荆芥油胃滞留制剂体外释药行为和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5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一) 药品与试剂 | 第42页 |
(二) 仪器 | 第42-43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3-49页 |
(一)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3页 |
(二) 土荆芥油胃滞留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 | 第43-47页 |
(三) 土荆芥油胃滞留微丸的稳定性考察 | 第47-49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土荆芥油胃滞留制剂胃滞留能力的相关评价 | 第51-6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一) 药品与试剂 | 第51-52页 |
(二) 仪器 | 第52页 |
(三) 动物 | 第52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一) 大鼠胃体外黏附力测定方法 | 第52页 |
(二) 胃滞留制剂体外漂浮实验 | 第52页 |
(三) ~(99m)Tc 标记胃滞留制剂的制备 | 第52-53页 |
(四) 对照制剂的制备 | 第53页 |
(五) 制剂与~(99m)Tc 的结合力测定 | 第53页 |
(六) γ-闪烁扫描示踪法 | 第53-54页 |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一) 体外滞留性质考察 | 第54页 |
(二) 制剂与 ~(99m)Tc 的结合力 | 第54-55页 |
(三) γ-闪烁扫描示踪定性结果 | 第55-58页 |
(四) γ-闪烁扫描示踪定量结果 | 第58-59页 |
(五) γ-闪烁扫描技术评价胃滞留给药制剂的意义 | 第59-60页 |
(六) γ-闪烁扫描方法的选择 | 第60页 |
(七) 同位素标记物的选择 | 第60-6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土荆芥油胃滞留制剂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和靶 向性的研究 | 第62-7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一) 药品与试剂 | 第62页 |
(二) 仪器 | 第62-63页 |
(三) 动物 | 第6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3-68页 |
(一)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 第63页 |
(二) 组织样品处理方法 | 第63页 |
(三) 色谱分析方法 | 第63-68页 |
(三) 动物实验方法 | 第68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一) 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68-69页 |
(二) 大鼠胃组织分布研究结果 | 第69-70页 |
(三) 胃滞留制剂靶向性评价 | 第70-7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文献综述 | 第77-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专利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