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 ·伺服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综述 | 第16-18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 | 第16-17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17-18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0-3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22-27页 |
| ·电流控制策略 | 第22-23页 |
| ·脉宽调制策略 | 第23-26页 |
| ·外环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 ·转矩观测器的设计 | 第27页 |
| ·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27-32页 |
| ·速度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29-30页 |
| ·位置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30-31页 |
| ·转矩观测器的仿真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交流伺服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33-46页 |
|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6页 |
| ·滑模面设计 | 第34-35页 |
| ·控制律设计 | 第35页 |
| ·滑模控制三要素 | 第35-36页 |
| ·滑模控制的若干问题 | 第36-38页 |
| ·动态品质 | 第36-37页 |
| ·抖振问题 | 第37-38页 |
| ·各种滑模控制策略的选取与比较 | 第38-42页 |
| ·滑模面的选取与比较 | 第38-41页 |
| ·控制律的选取与比较 | 第41-42页 |
| ·交流伺服系统滑模控制的 Matlab 仿真 | 第42-45页 |
| ·速度伺服系统滑模控制的仿真 | 第42-43页 |
| ·位置伺服系统滑模控制的仿真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6-59页 |
|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46页 |
| ·DSP 控制板 | 第46-50页 |
| ·TMS320LF2407A 介绍 | 第47页 |
| ·时钟电路 | 第47-48页 |
| ·电源管理电路 | 第48-49页 |
| ·外部存储器电路 | 第49页 |
| ·I/O 口设计 | 第49页 |
| ·JTAG 仿真接口电路 | 第49-50页 |
| ·调理板 | 第50-55页 |
| ·位置信号处理电路 | 第50-51页 |
|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第51-53页 |
| ·电压、电流调理电路 | 第53页 |
| ·保护电路 | 第53-54页 |
| ·显示电路 | 第54-55页 |
| ·主功率板 | 第55-57页 |
| ·主功率电路 | 第55-56页 |
| ·隔离电路 | 第56-57页 |
| ·泄放电路 | 第57页 |
| ·辅助电源板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59-73页 |
| ·软件整体设计 | 第59-60页 |
| ·DSP 系统资源的分配 | 第59页 |
| ·系统变量的数字表述形式 | 第59-60页 |
| ·软件模块化实现 | 第60-72页 |
| ·软件整体方案 | 第60-61页 |
| ·中断模块 | 第61-62页 |
| ·光电码盘信号处理模块 | 第62-65页 |
| ·电流处理模块 | 第65-69页 |
| ·调节器模块 | 第69-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73-82页 |
| ·电流环实验 | 第73页 |
| ·速度伺服系统实验 | 第73-77页 |
| ·比例积分调节器实验 | 第73-75页 |
| ·滑模速度控制器实验 | 第75页 |
| ·两种控制器的比较实验 | 第75-77页 |
| ·位置伺服系统实验 | 第77-81页 |
| ·比例位置调节器实验 | 第77-78页 |
| ·滑模位置调节器实验 | 第78-79页 |
| ·削弱抖振的实验 | 第79-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