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言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2章 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理论基础 | 第11-23页 |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产业转移的内涵 | 第11页 |
·产业承接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条件 | 第12页 |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动力机制 | 第12-19页 |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 | 第12-15页 |
·影响产业转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因素 | 第15-18页 |
·产业承接的动力机制 | 第18-19页 |
·与本文相关的理论 | 第19-23页 |
·产业转移理论 | 第19-21页 |
·产业布局理论 | 第21-22页 |
·区位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23-36页 |
·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23-27页 |
·重庆市产业集群分析 | 第27-29页 |
·基于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形成的产业集群 | 第27页 |
·基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形成的产业集群 | 第27-28页 |
·基于科研机构、大学等知识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 | 第28页 |
·以跨国大企业为中心集聚而成的产业集群 | 第28-29页 |
·重庆市利用外资现状 | 第29-32页 |
·重庆市利用外资总体情况 | 第29页 |
·重庆市利用外资结构 | 第29-32页 |
·重庆市利用外资的区域和来源分布 | 第32页 |
·重庆市利用内资现状 | 第32-36页 |
·重庆市利用内资的总体情况 | 第32-33页 |
·重庆市利用内资结构 | 第33-35页 |
·重庆市利用内资的区域和来源分布 | 第35-36页 |
第4章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 第36-50页 |
·重庆市对承接工业行业的选择 | 第36-46页 |
·利用改进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产业选择 | 第36-40页 |
·利用 Weaver-Thomas 模型分析产业选择 | 第40-46页 |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选择 | 第46-47页 |
·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承接 | 第46-47页 |
·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转移的承接 | 第47页 |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选择 | 第47-50页 |
第5章 重庆市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政府层面 | 第50-51页 |
·完善产业价值链,提高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 第50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转入企业的启动成本 | 第50页 |
·完善相关制度,改善投资软环境 | 第50-51页 |
·企业层面 | 第51-53页 |
·促进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竞争力 | 第51页 |
·加快技术升级,转变企业生产方式 | 第51页 |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