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立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脂肪酶重组菌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根霉脂肪酶的纯化及立体结构 | 第13-15页 |
·根霉脂肪酶的应用 | 第15页 |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9页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华根霉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19-31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华根霉基因组DNA 的获得 | 第23-24页 |
·华根霉18S rDNA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鉴定 | 第24页 |
·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24页 |
·华根霉18S rDNA 基因序列及其系统进化树 | 第24-26页 |
·RCL 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26-27页 |
·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RCL 全基因序列及其蛋白序列 | 第28-29页 |
·RCL 模拟三维结构分析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表达质粒的构建和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 | 第31-48页 |
·前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前导序列 proRCL 和成熟脂肪酶 mRCL 基因的克隆 | 第38-39页 |
·pPIC9k-proRCL 和pPIC9k-mRCL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39-40页 |
·脂肪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40-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48-55页 |
·前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菌株 | 第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 第50-52页 |
·酶的分子量 | 第52-53页 |
·重组脂肪酶 proRCL 和 mRCL 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53页 |
·重组脂肪酶 proRCL 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重组脂肪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55-66页 |
·前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pH 对重组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57页 |
·pH 对重组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温度对重组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58页 |
·温度对重组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重组脂肪酶的脂肪酸链长专一性 | 第59页 |
·重组脂肪酶的位置选择性 | 第59-60页 |
·不同化合物对重组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60-62页 |
·重组脂肪酶的有机溶剂稳定性 | 第62页 |
·重组脂肪酶的动力学常数 | 第62-63页 |
·N-端糖基化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