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文献综述部分 | 第21-39页 |
第一章 疫苗佐剂研究进展 | 第22-35页 |
1 免疫和疫苗 | 第22-26页 |
·免疫的概念 | 第22-26页 |
·天然免疫 | 第22页 |
·自然杀伤细胞 | 第22-23页 |
·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 | 第23页 |
·干扰素 | 第23-24页 |
·Toll受体 | 第24-25页 |
·适应性免疫 | 第25页 |
·体液免疫 | 第25页 |
·细胞免疫 | 第25-26页 |
·疫苗 | 第26页 |
2 佐剂 | 第26-29页 |
·佐剂的作用机理 | 第27-29页 |
·形成抗原贮库 | 第27页 |
·作用于抗原提呈 | 第27-28页 |
·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 | 第28页 |
·靶向作 | 第28-29页 |
3 常见疫苗佐剂 | 第29-35页 |
·铝佐剂 | 第29-30页 |
·油佐剂 | 第30-31页 |
·弗氏佐剂 | 第30页 |
·MF—59 | 第30-31页 |
·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ost imulating Compl exes,Iscoms) | 第31页 |
·脂质体 | 第31-32页 |
·天然动植物来源佐剂 | 第32-35页 |
·蜂胶佐剂 | 第32页 |
·皂甙Quil A、QS-21 | 第32-34页 |
·中药佐剂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木鳖子的药用功能和临床应用 | 第35-39页 |
1 木鳖子来源 | 第35页 |
2 木鳖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35-37页 |
·脂肪酸类 | 第35-36页 |
·皂甙 | 第36页 |
·活性蛋白类 | 第36-37页 |
·其他成分 | 第37页 |
3 木鳖子的药理毒理作用 | 第37页 |
4 临床应用 | 第37-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96页 |
第一章 木鳖子提取物(ECMS)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第40-44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 | 第40-41页 |
·药材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41页 |
3 方法 | 第41-42页 |
·木鳖于提取物(ECMS)的制备 | 第41页 |
·醋酐—浓硫酸反应 | 第41页 |
·薄层色谱分析 | 第41页 |
·表面活性 | 第41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4 结果 | 第42-43页 |
·ECMS的得率 | 第42页 |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reaction) | 第42页 |
·薄层色谱分析 | 第42页 |
·表面活性 | 第42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页 |
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章 ECMS的毒性作用 | 第44-48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材料 | 第44页 |
·ECMS | 第44页 |
·动物血细胞 | 第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仪器材料 | 第44页 |
3 方法 | 第44-45页 |
·ECMS的溶血作用 | 第44-45页 |
·ECMS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45页 |
·ECMS静脉注射LD50的测定 | 第45页 |
·ECMS肌肉注射LD50的测定 | 第45页 |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4 结果 | 第45-46页 |
·ECMS的溶血作用 | 第45-46页 |
·ECMS LD50试验结果 | 第46页 |
5 讨论 | 第46-47页 |
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ECMS提高小鼠对模式抗原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反应的研究 | 第48-58页 |
1 引言 | 第48页 |
2 材料 | 第48-50页 |
·试验动物 | 第48-49页 |
·抗原 | 第49页 |
·佐剂 | 第49页 |
·细菌内毒素检测用试剂 | 第49页 |
·抗体 | 第4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50页 |
3 方法 | 第50-52页 |
·ECMS溶液的配制 | 第50页 |
·分组和免疫 | 第50-51页 |
·IgG效价的测定 | 第51页 |
·抗体亚类的测定 | 第51-52页 |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 | 第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4 结果 | 第52-56页 |
·ECMS对小鼠增重的影响 | 第52-53页 |
·ECMS对小鼠血清抗OVA抗体效价的影响 | 第53-54页 |
·ECMS对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亚类IgG1,IgG2a的影响 | 第54-56页 |
·体外对ConA,LPS,OV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第56页 |
5 讨论 | 第56-57页 |
6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ECMS提高豚鼠对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反应的研究 | 第58-68页 |
1 引言 | 第58页 |
2 材料 | 第58-59页 |
·试验动物 | 第58-59页 |
·抗原 | 第59页 |
·佐剂 | 第59页 |
·免疫学试剂 | 第59页 |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3 方法 | 第59-62页 |
·动物分组与免疫 | 第59-60页 |
·间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 | 第60页 |
·间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亚类 | 第60-61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抗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 | 第61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抗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亚类 | 第61-62页 |
·统计分析 | 第62页 |
4 结果 | 第62-66页 |
·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 | 第62-63页 |
·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亚类 | 第63-64页 |
·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VP1抗体 | 第64-65页 |
·豚鼠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VP1抗体亚类 | 第65-66页 |
5 讨论 | 第66-67页 |
6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皂树皂甙(QuilA)提高灭活油佐剂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 | 第68-80页 |
1 引言 | 第68-69页 |
2 材料 | 第69-70页 |
·试验动物 | 第69页 |
·抗原 | 第69页 |
·佐剂 | 第69页 |
·疫苗 | 第69页 |
·免疫学试剂 | 第69页 |
·仪器 | 第69-70页 |
3 方法 | 第70-74页 |
·分组和免疫 | 第70-71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OVA总抗体 | 第71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OVA IgG1,IgG2a,IgG2b和IgG3抗体水平 | 第71-72页 |
·间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 | 第72-73页 |
·间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亚类 | 第73页 |
·正向间接血凝法检测血清中抗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 | 第73-74页 |
·统计分析 | 第74页 |
4 结果 | 第74-77页 |
·二免后血清中抗OVA总抗体 | 第74-75页 |
·二免后血清中抗OVA抗体亚类 | 第75页 |
·二免后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总抗体 | 第75-76页 |
·二免后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亚类 | 第76-77页 |
·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猪血清IHA抗体水平 | 第77页 |
5 讨论 | 第77-79页 |
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ECMS提高灭活油佐剂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 | 第80-90页 |
1 引言 | 第80页 |
2 材料 | 第80-81页 |
·试验动物 | 第80页 |
·佐剂 | 第80页 |
·疫苗 | 第80-81页 |
·免疫学试剂 | 第81页 |
·仪器 | 第81页 |
3 方法 | 第81-83页 |
·实验A | 第81页 |
·实验B | 第81页 |
·实验C | 第81-82页 |
·实验D | 第82页 |
·正向间接血凝法检测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 | 第82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抗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 | 第82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抗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亚类 | 第82-83页 |
·免疫猪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83页 |
·统计分析 | 第83页 |
4 结果 | 第83-88页 |
·试验A,B,C的IHA抗体滴度 | 第83-85页 |
·免疫猪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85-86页 |
·猪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VP1抗体 | 第86-87页 |
·猪血清中抗O型口蹄疫病毒VP1抗体亚类 | 第87-88页 |
5 讨论 | 第88-89页 |
6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ECMS提高鸡对灭活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 第90-96页 |
1 引言 | 第90页 |
2 材料 | 第90-91页 |
·试验动物 | 第90页 |
·疫苗 | 第90页 |
·佐剂 | 第90页 |
·试剂 | 第90-91页 |
·免疫学试剂 | 第91页 |
·常规仪器 | 第91页 |
3 方法 | 第91-92页 |
·分组与处理 | 第91页 |
·ND抗体检测 | 第91页 |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91-92页 |
·统计分析 | 第92页 |
4 结果 | 第92-94页 |
·不同剂量ECMS佐剂组的ND抗体水平及抗体持续期 | 第92-93页 |
·不同剂量ECMS佐剂组在免疫后5周的细胞免疫水平 | 第93-94页 |
·ECMS对于体重的影响 | 第94页 |
5 讨论 | 第94-95页 |
6 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创新点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博士生期间录用及发表文章及申请的专利一览表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