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粘度液体压电泵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9页 |
·压电泵综述 | 第9-14页 |
·压电泵的特点 | 第9页 |
·压电泵的分类 | 第9-10页 |
·压电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压电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展望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压电泵用圆片型压电振子分析与研究 | 第16-29页 |
·压电效应与压电陶瓷 | 第16-18页 |
·正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 | 第16-17页 |
·压电陶瓷及其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 第18-20页 |
·相对介电常数ε | 第18页 |
·弹性常数s | 第18-19页 |
·机电耦合系数K | 第19页 |
·机械品质因数Qm | 第19页 |
·压电常数d | 第19-20页 |
·工作条件参数 | 第20页 |
·谐振频率FR | 第20页 |
·压电振子 | 第20-23页 |
·压电双晶片 | 第21-22页 |
·压电振子的支撑方式 | 第22-23页 |
·压电振子的谐振特性 | 第23页 |
·压电振子的振动分析 | 第23-25页 |
·压电振子振动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23-24页 |
·不同支撑方式的振动方程 | 第24-25页 |
·压电振子变形量的试验研究 | 第25-28页 |
·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压电振子的静态测试 | 第26-27页 |
·压电振子的动态测试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压电泵用被动截止阀的实验研究 | 第29-39页 |
·单向截止阀的原理及其分类 | 第29-30页 |
·压电泵中单向阀的选择 | 第30-35页 |
·悬臂梁阀 | 第31-32页 |
·伞形阀 | 第32-34页 |
·轮式阀 | 第34-35页 |
·截止阀静态工作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静态开启能力的测试原理 | 第35-36页 |
·静态开启能力的测试结果 | 第36页 |
·轮式阀阀垫通流孔对轮式阀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被动单向截止阀滞后现象分析 | 第37-38页 |
·被动单向截止阀的滞后性 | 第37页 |
·被动单向截止阀的滞后系数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压电泵的结构设计 | 第39-49页 |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 第39-41页 |
·流体的粘度 | 第39-40页 |
·流体在泵内的流动状态 | 第40-41页 |
·压电泵的水头损失计算 | 第41-42页 |
·压电泵的沿程水头损失 | 第41-42页 |
·压电泵的局部水头损失 | 第42页 |
·不同结构的压电泵 | 第42-48页 |
·单腔压电泵 | 第42-45页 |
·双腔串联压电泵 | 第45-46页 |
·双腔并联压电泵 | 第46-47页 |
·多腔压电泵的输出特性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压电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实验研究 | 第49-64页 |
·实验流体的选择 | 第49页 |
·甘油水溶液的粘度 | 第49-51页 |
·甘油水溶液的制备 | 第51-52页 |
·控温设备 | 第52页 |
·压电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性能测试 | 第52-57页 |
·压电泵粘度实验设备 | 第52-53页 |
·双腔串联压电泵实验 | 第53-55页 |
·双腔并联压电泵实验 | 第55-57页 |
·双腔串联泵与双腔并联泵工作性能比较 | 第57-58页 |
·双腔并联压电泵输送不同粘度的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阀片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腔体高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无出口阀的影响 | 第60-61页 |
·缓冲腔的影响 | 第61-62页 |
·橡胶密封圈布置方式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摘要 | 第70-73页 |
ABSTRACT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