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叶燮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渊源 | 第14-20页 |
一、人生经历 | 第14-17页 |
二、思想渊源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叶燮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性 | 第20-34页 |
一、审美对象:“凡物之美者,盈天地之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 第21-24页 |
二、审美主体:“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 | 第24-26页 |
三、审美创作:“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 第26-31页 |
(一) 创作过程 | 第27-30页 |
1、发生阶段:“触物兴起” | 第27-28页 |
2、构思阶段:“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 | 第28-29页 |
3、物化阶段:“虚实相生,有无互立,取之当前而自得” | 第29-30页 |
(二) 创作原则:“克肖自然” | 第30页 |
(三) 创作方法:“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 | 第30-31页 |
(四) 艺术风格:“诗无一格” | 第31页 |
四、审美价值观:“变而不失其正” | 第31-34页 |
第三部分 叶燮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 第34-40页 |
一、历史地位:中国古典美学和谐特性的集大成者 | 第34-36页 |
二、现代意义:超越时代的美学思想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