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9-10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2章 铅酸蓄电池生产测控网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2-17页 |
| ·铅酸蓄电池生产测控网总体方案 | 第12-14页 |
| ·铅酸蓄电池生产测控网的传输方式 | 第14-15页 |
| ·铅酸蓄电池生产测控网的网络拓扑 | 第15-17页 |
| 第3章 基于ARM 微控制器的系统模块设计 | 第17-37页 |
| ·CPU 的电路设计 | 第17-18页 |
| ·电源电路及抗干扰设计 | 第18-19页 |
| ·串口电路的通讯以及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19-21页 |
| ·存储芯片的设计 | 第21-27页 |
| ·Nor Flash 存储器的设计以及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21-23页 |
| ·Nand 存储器的设计以及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23-26页 |
| ·SRAM 数据存储器的设计 | 第26-27页 |
| ·SD 卡接口电路设计及其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27-29页 |
| ·CF 卡接口电路及其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29-31页 |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芯片的设计和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31-32页 |
| ·RTL8019 网络芯片的设计及其操作系统下的驱动 | 第32-37页 |
| 第4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II 及其移植过程 | 第37-49页 |
| ·UC/OS 操作系统的的简介 | 第37-40页 |
| ·UC/OS-II 任务的调度和管理 | 第37-38页 |
| ·UC/OS-II 的时间管理 | 第38页 |
| ·UC/OS-II 的任务间的通讯 | 第38-39页 |
| ·UC/OS-II 的内存管理 | 第39-40页 |
| ·UC/OS-II 具体移植步骤 | 第40-49页 |
| ·UC/OS-II 的移植框架 | 第40-43页 |
| ·编写OS_cpu_c.c | 第43-46页 |
| ·编写OS_CPU_A.s | 第46-49页 |
| 第5章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49-67页 |
| ·嵌入式TCP/IP 协议栈的功能 | 第49-50页 |
| ·LwIP 的代码结构 | 第50-57页 |
| ·总述 | 第50页 |
| ·协议分层 | 第50-52页 |
| ·操作系统模拟层 | 第52页 |
| ·缓冲和存储管理 | 第52-54页 |
| ·内存管理 | 第54-55页 |
| ·网络接口 | 第55-56页 |
| ·栈接口(Interfacing the stack) | 第56-57页 |
| ·LwIP 的数据处理 | 第57-63页 |
| ·IP 处理 | 第57-58页 |
| ·ICMP 处理 | 第58页 |
| ·UDP 处理 | 第58-59页 |
| ·TCP 处理 | 第59-63页 |
| ·LwIP 移植代码分析 | 第63-67页 |
| 第6章 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67-77页 |
| ·套接字SOCKET | 第67-68页 |
| ·socket 编程原理 | 第68-69页 |
| ·套接字类型 | 第69页 |
| ·基本套接字系统调用 | 第69-72页 |
| ·创建套接字──socket() | 第69页 |
| ·指定本地地址──bind() | 第69-70页 |
| ·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与accept() | 第70-71页 |
| ·监听连接──listen() | 第71页 |
| ·数据传输──send()与recv() | 第71-72页 |
| ·输入/输出多路复用──select() | 第72页 |
| ·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 第72页 |
| ·超文本HTTP 协议的实现 | 第72-74页 |
| ·文件传输协议FTP 的实现 | 第74-77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 ·本论文所作的工作 | 第77-78页 |
| ·对嵌入式JAVA 的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84-85页 |
| 附录1 RTL8019连接电路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