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0页
     ·膜生物反应器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第11页
     ·活性污泥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第11页
     ·SMP与EPS生成机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第11页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1-12页
第二章 膜生物反应器与膜污染第12-22页
   ·膜生物反应器第12-17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历史第12-13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第13-15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优势第15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局限性第15-17页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第17-19页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膜污染形成过程第18-19页
   ·料液内各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9-22页
     ·污泥浓度第19页
     ·胞外聚合物EPS第19-20页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第20-21页
     ·其他影响组分第21-22页
第三章 料液组分浓度的测定第22-29页
   ·实验装置第22-23页
   ·实验运行条件第23页
   ·实验用水第23-24页
   ·主要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24-27页
     ·污泥浓度的测定第24-25页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第25-26页
     ·胞外聚合物EPS浓度的测定第26页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浓度的测定第26-27页
   ·实验数据第27-29页
第四章 活性污泥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第29-40页
   ·活性污泥模型第29-32页
     ·活性污泥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9页
     ·ASM型活性污泥模型第29-30页
     ·ASM1 型活性污泥模型第30-32页
     ·Monod方程第32页
   ·简化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与模型有关的假设与限定第32-33页
     ·模型的建立第33页
     ·变量及参数说明第33页
     ·模型的物理意义第33-34页
   ·模型的数值模拟第34-36页
     ·模型的简化第34页
     ·参数的选取第34-35页
     ·数值模拟第35-36页
   ·模型的理论分析第36-39页
     ·模型的有界性验证第36-37页
     ·模型的稳态分析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SMP和EPS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第40-49页
   ·SMP和EPS形成机理第40-43页
     ·SMP与EPS的统一理论第40-41页
     ·基于“统一理论”的SMP与EPS生长模型第41-43页
     ·原有模型的局限第43页
   ·改进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前提假设第43-44页
     ·改进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说明第44-45页
     ·模型的物理意义第45页
   ·数值模拟第45-47页
     ·参数的选择第45页
     ·数值模拟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2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49-50页
     ·污泥简化模型第49页
     ·EPS与SMP生成机理模型第49页
     ·建议第49-50页
   ·膜生物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展望第50-52页
     ·国内应用第50页
     ·生物多样性第50-51页
     ·利用数学模型对膜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噪声样本点的曲线、曲面重构
下一篇:基于调谐激光光谱技术的痕量气体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