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文化--论《白鹿原》的经典化历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7页 |
一 综述 | 第7-9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 选题原因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二 需要理清的两个概念 | 第9-17页 |
(一) 纯文学 | 第9-13页 |
(二) 经典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学批评界的《白鹿原》 | 第17-31页 |
第一节 批评界的狂欢 | 第17-22页 |
第二节 原因探究 | 第22-30页 |
一 危机中的希冀——契合纯文学的危机 | 第24-25页 |
二 废墟上的精魂——契合人文精神讨论 | 第25-28页 |
三 重构传统文化——契合新文化保守主义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大众读者界的《白鹿原》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大众读者界的欣喜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可读性的追求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白鹿原》与大众期待视野 | 第36-43页 |
一 形象期待 | 第37-39页 |
二 题材期待 | 第39-41页 |
三 文体期待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主流意识形态界的《白鹿原》 | 第43-57页 |
第一节 尴尬的经典化历程 | 第43-47页 |
第二节 权力话语的操作方式 | 第47-51页 |
一 大奖诱之 | 第48-50页 |
二 与市场合谋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抗争与妥协:面对权力话语 | 第51-57页 |
第四章 余论:文学之外的影响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专著、文集类 | 第60-61页 |
论文、文章类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