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BaTiO_3超细粉体以及其它无机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2-17页 |
·共沉淀法 | 第12-13页 |
·水热法 | 第13页 |
·微乳液法 | 第13-14页 |
·低温直接合成法 | 第14页 |
·低温燃烧合成法 | 第14-15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模板法 | 第15-16页 |
·微乳液-溶剂热法 | 第16-17页 |
·两相法 | 第17页 |
·LSS法 | 第17页 |
·温度稳定型BaTiO_3基陶瓷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掺杂改性 | 第18-20页 |
·"芯-壳"结构法 | 第20-22页 |
·提高X7R陶瓷介电常数的主要方法 | 第22-24页 |
·晶粒"尺寸效应" | 第22-23页 |
·纳米金属掺杂 | 第23-24页 |
·选题的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单分散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39页 |
·引言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制备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单分散纳米TiO_2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 第28-31页 |
·单分散纳米ZrO_2和Cu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 第31-33页 |
·单分散纳米粒子的红外分析和形成机理探讨 | 第33-35页 |
·水热法合成Nd(OH)_3纳米线和Co_3O_4纳米立方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 第35-36页 |
·沉淀法合成纳米Nb_2O_5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油酸对偏钛酸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和陶瓷的影响 | 第39-48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制备 | 第4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0-47页 |
·BaTiO_6粉体的热分析 | 第40-41页 |
·BaTiO_6粉体的红外分析 | 第41-42页 |
·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相组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OA用量对BaTiO_3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3-45页 |
·BaTiO_3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纳米Nd(OH)_3和Co_3O_4掺杂BaTiO_3基介电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48页 |
·制备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反应模板生长法合成掺钕BaTiO_3纳米粉体以及Sol-Gel法合成BaTiO_3纳米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 第49-51页 |
·纳米Nd(OH)_3掺杂BaTiO_3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 | 第51-55页 |
·纳米Co_3O_4掺杂BaTiO_3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纳米Nb_2O_5及其与纳米Nd(OH)_3、Co_3O_4复合掺杂BaTiO_3基介电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69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0-61页 |
·制备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纳米Nb_2O_5掺杂BaTiO_3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 | 第61-65页 |
·纳米Nd(OH)_3、Co_3O_4和Nb_2O_5复合掺杂BaTiO_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需开展的工作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