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从标本论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阳气虚衰证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临床研究第9-25页
 一、研究对象第9-12页
  (一) 诊断标准第9-11页
  (二) 病例选择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5页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第12-13页
  (二) 观测项目第13-14页
  (三) 疗效判定标准第14-15页
  (四) 统计学方法第15页
 三、临床资料分析第15-17页
  (一)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见表1第15页
  (二) 两组病例性别比较见表2第15页
  (三) 两组病例职业分布比较见表3第15-16页
  (四) 两组病例病程比较见表4第16页
  (五) 两组病例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见表5第16页
  (六) 两组病例心梗主要部位比较见表6第16页
  (七) 两组病例主要合并症情况比较见表7第16-17页
 四、结果第17-25页
  (一) 心绞痛疗效第17-18页
  (二) 治疗前后24h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第18页
  (三) 中医症状总疗效第18-19页
  (四) 对血脂的影响第19页
  (五) 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第19-20页
  (六) 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第20页
  (七) 对心功能的影响第20-21页
  (八) 安全性监测第21-25页
讨论第25-45页
 一、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认识第25-28页
  (一) 古代文献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5-27页
  (二)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辨证施治第27-28页
 二、本课题对心梗后心绞痛的认识第28-36页
  (一) 病名认识——同为胸痹,当分轻重第28-29页
  (二) 病机认识——脾肾为本,痰瘀为标第29-31页
  (三) 治法方药认识——培土益元,标本同治第31-36页
 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36-38页
  (一) 发病机制第36-37页
  (二) 治疗第37-38页
 四、临床疗效分析第38-45页
  (一) 心绞痛疗效分析第38页
  (二)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第38页
  (三) 对24h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第38-39页
  (四) 对血脂的影响第39-40页
  (五) 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第40-42页
  (六) 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第42页
  (七)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影响第42-43页
  (八) 对脑钠肽N 末端前体(NT-proBNP)影响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综述第51-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痛宁颗粒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更年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