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2页 |
·P2P流量识别与监测的需求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论文结构及本人具体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的技术介绍 | 第12-28页 |
·P2P定义及特点 | 第12-13页 |
·P2P网络拓扑结构 | 第13-16页 |
·主要P2P协议 | 第16-19页 |
·现有P2P流量识别技术 | 第19-24页 |
·基于端口识别 | 第19-20页 |
·基于payload识别 | 第20-21页 |
·基于流量行为识别 | 第21-23页 |
·基于数据挖掘识别 | 第23-24页 |
·JUNG软件包 | 第24-28页 |
·JUNG概述 | 第24页 |
·JUNG图的基本属性和操作 | 第24-26页 |
·JUNG的可视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第28-44页 |
·系统设计总的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网络环境 | 第28页 |
·系统总体流程 | 第28-29页 |
·流量采集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 第29-32页 |
·流量识别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 第32-38页 |
·PTP(P2P Traffic Profiling)算法的详细分析 | 第32-35页 |
·BLINC(Blind Classification)算法的详细分析 | 第35-38页 |
·图形分析模块分析与设计 | 第38-44页 |
·Pajek文件作为输入 | 第39-40页 |
·GraphML文件作为输入 | 第40-41页 |
·数据库作为输入 | 第41-42页 |
·网络图算法 | 第42页 |
·图形化用户界面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4-58页 |
·流量采集模块 | 第44-45页 |
·流量识别模块 | 第45-52页 |
·识别P2P流量 | 第45-49页 |
·识别非P2P流量 | 第49-52页 |
·图形化分析模块 | 第52-56页 |
·主界面的布局与实现 | 第52-54页 |
·绘图区域的具体实现 | 第54-55页 |
·控制区域的实现 | 第55-56页 |
·数据库操作 | 第56页 |
·加入分析网络图的算法 | 第56页 |
·运行效果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8-59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8页 |
·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