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对人工填土地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地层变形的理论 | 第15-21页 |
·软土地层稳定性受隧道施工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施工方法比较 | 第26-38页 |
·新奥法概述 | 第26-28页 |
·新奥法的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钻爆法简介 | 第28-30页 |
·钻爆法优点 | 第29-30页 |
·钻爆法缺点 | 第30页 |
·各种施工工法比较选择 | 第30-35页 |
·台阶法 | 第30-31页 |
·分步开挖留核心土法 | 第31-32页 |
·中隔墙法(CD法) | 第32页 |
·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 | 第32-33页 |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 第33-34页 |
·施工方法比较选择 | 第34-35页 |
·双侧壁导坑法的介绍 | 第35-37页 |
·施工特点 | 第35页 |
·适用范围 | 第35页 |
·施工工艺原理 | 第35页 |
·施工方法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质 | 第38-42页 |
·人工填土分类及组成 | 第38页 |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质 | 第38-39页 |
·与人工填土有关的工程、地质灾害 | 第39-40页 |
·与人工填土有关地质灾害 | 第39页 |
·与人工填土有关工程灾害 | 第39-40页 |
·勘探方法及注意问题 | 第40-41页 |
·勘探方法 | 第40页 |
·人工填土场地勘探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有限元分析与MIDAS/GTS简介 | 第42-56页 |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42-47页 |
·隧道围岩力学模型 | 第42-43页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43-45页 |
·岩体塑性屈服破坏准则 | 第45-47页 |
·MIDAS/GTS简介 | 第47-53页 |
·MIDAS/GTS概要 | 第47-48页 |
·MIDAS/GTS提供的单元类型及分析功能 | 第48-50页 |
·MIDAS/GTS边界条件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5章 大连湾海底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 | 第56-110页 |
·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地理与环境 | 第56页 |
·隧道围岩分级 | 第56-57页 |
·建立数值模型 | 第57-66页 |
·模型设计 | 第57页 |
·模型尺寸 | 第57-59页 |
·模型边界条件与荷载模式 | 第59-60页 |
·模拟参数 | 第60页 |
·施工过程模拟 | 第60-63页 |
·模型设计各工况说明及示意图 | 第63-66页 |
·各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103页 |
·工况1的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工况2的结果分析 | 第70-77页 |
·工况3的结果分析 | 第77-86页 |
·工况4的结果分析 | 第86-92页 |
·工况5的结果分析 | 第92-97页 |
·工况6的结果分析 | 第97-103页 |
·各工况比较分析 | 第103-110页 |
·第Ⅰ类工况间的比较分析 | 第103-105页 |
·第Ⅱ类工况间的比较分析 | 第105-107页 |
·第Ⅲ类工况间的比较分析 | 第107-11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