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痤疮的特征、分类及发病机理 | 第11-14页 |
·国内外防治痤疮的措施 | 第14-15页 |
·目前一些植物源祛痘功效添加剂的研究 | 第15-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中草药 | 第18页 |
·药品及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 | 第19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9-20页 |
·痤疮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0页 |
·痤疮相关病原菌的鉴定 | 第20-22页 |
·抑菌效果及最低抑制浓度检验 | 第22页 |
·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22页 |
·中草药活性物质的测定 | 第22-23页 |
·复方均匀设计实验 | 第23页 |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70页 |
·痤疮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4-36页 |
·痤疮相关病原菌的分离 | 第24-25页 |
·痤疮相关病原菌的革兰氏阴阳性判定 | 第25-26页 |
·痤疮相关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6-32页 |
·痤疮相关病原菌的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 第32-36页 |
·19 味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6-41页 |
·对S.epidermidis strain AN-014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对S.epidermidis strain AN-015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7页 |
·对S.epidermidis strain AN-016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对S.epidermidis strain AN-017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对S.bacteriumAN-019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对S.epidermidis strain GP-020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40页 |
·对S.aureus 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19 味中草药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清除DPPH 能力 | 第41-42页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 | 第42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 | 第42-43页 |
·总抗氧化能力分析 | 第43页 |
·19 味中草药提取物活性物质的分析 | 第43-47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中草药提取物抑菌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中草药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分析 | 第49-51页 |
·中草药复方活性物质的分析 | 第51-70页 |
·中草药复方提取物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51页 |
·中草药复方抑菌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关系分析 | 第51-52页 |
·中草药复方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关系分析 | 第52-55页 |
·复方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分析 | 第55-7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0-72页 |
·关于痤疮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70页 |
·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活性物质探讨 | 第70-71页 |
·复方组分的互作效应探讨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142页 |
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