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锌的生理营养作用 | 第10页 |
·硼的生理营养作用 | 第10-11页 |
·锰的生理效应研究 | 第11页 |
·钼的生理效应研究 | 第11-12页 |
·铜的生理效应研究 | 第12页 |
·青贮玉米微肥试验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试验地点及其概况 | 第14页 |
·试验材料 | 第14-15页 |
·供试品种 | 第14页 |
·供试微肥 | 第14-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试验因素及水平 | 第15页 |
·试验结构矩阵及编号 | 第15-16页 |
·试验处理的田间安排 | 第1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6-18页 |
·产量测定 | 第16页 |
·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16-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50页 |
·产量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18-22页 |
·产量主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产量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19-22页 |
·粗蛋白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22-25页 |
·粗蛋白含量结果 | 第22-23页 |
·主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24-25页 |
·NDF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25-29页 |
·NDF 含量结果 | 第25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26-29页 |
·ADF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ADF 含量结果 | 第29-30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0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30-32页 |
·钙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钙含量结果 | 第32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33-35页 |
·磷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磷含量结果 | 第35-36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6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36-37页 |
·锰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锰含量结果 | 第37-38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铜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39-42页 |
·铜含量结果 | 第39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40-42页 |
·锌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42-44页 |
·锌含量结果 | 第42-43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43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43-44页 |
·硼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44-48页 |
·硼含量结果 | 第44-45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第46-48页 |
·钼结果及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钼含量结果 | 第48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4. 高产优质数学模型的优化 | 第50-51页 |
5 讨论 | 第51-53页 |
·锌肥与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1页 |
·锰肥与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1页 |
·铜肥与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1-52页 |
·硼肥与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2页 |
·钼肥与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迄今为止发表论文如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