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控制成熟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相关酶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的作用 | 第12-14页 |
·胞壁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2-13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 第12页 |
·果胶酯酶(PE) | 第12页 |
·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ET) | 第12-13页 |
·纤维素酶(CX) | 第13页 |
·β-半乳糖苷酶(β-Gal) | 第13页 |
·胞膜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3页 |
·胞内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3-14页 |
·淀粉酶(Amylase,AG) | 第14页 |
·蔗糖酶(Invertase) | 第14页 |
·植物激素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的作用 | 第14-15页 |
·乙烯与果实软化 | 第14-15页 |
·生长素(IAA)与果实软化 | 第15页 |
·脱落酸(ABA)与果实软化 | 第15页 |
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种类和性质 | 第15-16页 |
·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PG 的变化 | 第16页 |
·植物激素对PG 活性的调节 | 第16-17页 |
·分子水平的PG 的研究 | 第17页 |
4. 反义RNA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反义RNA 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页 |
·反义RNA 的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反义RNA 技术在控制果实成熟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抑制细胞壁降解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 | 第18-19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途径 | 第18-19页 |
·果胶(甲)酯酶反义基因途径 | 第19页 |
·抑制C2H4 合成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 | 第19-20页 |
·ACC 合成酶反义基因途径 | 第19-20页 |
·ACC 氧化酶反义基因途径 | 第20页 |
·色素生物合成分子水平操作 | 第20-21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桃PG 基因的克隆 | 第22-39页 |
1.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 试验材料 | 第22-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供试试剂 | 第22-23页 |
·载体及菌株 | 第23页 |
·引物合成 | 第23页 |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有关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26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创造无RNase 的环境 | 第26页 |
·材料的选取 | 第26页 |
·桃总R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RNA 的纯度、浓度和完整性的检测 | 第27-28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28-29页 |
·cDNA 第二链的合成即RT-PCR 扩增 | 第29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9-30页 |
·扩增产物的克隆 | 第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1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31页 |
·滞后质粒的PCR 鉴定 | 第31-32页 |
·滞后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2页 |
·重组子阳性克隆菌保存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总RNA 质量分析 | 第33页 |
·cDNA 的合成和PCR 扩增 | 第33-34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4页 |
·重组子滞后质粒筛选 | 第34-35页 |
·滞后质粒PCR 和酶切鉴定 | 第35页 |
·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9页 |
·桃总RNA 的提取 | 第36-37页 |
·PCR 引物中引入酶切位点 | 第37-38页 |
·β-半乳糖苷基因插入失活的蓝白菌落筛选 | 第38页 |
·测序 | 第38-39页 |
第三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52页 |
1.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2. 材料 | 第40-42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页 |
·有关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40-42页 |
3. 方法 | 第42-46页 |
·目的基因插入片段的获得 | 第42-44页 |
·线性载体的准备 | 第44页 |
·目的基因与线性载体的连接 | 第44-45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5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第45-46页 |
4. 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 及其鉴定 | 第46-48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46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6-47页 |
·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7页 |
·转化菌的鉴定 | 第47-4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aPG | 第48-49页 |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结果 | 第49-50页 |
6. 讨论 | 第50-52页 |
·PG 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页 |
·限制性内切酶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连接片段的浓度比 | 第51页 |
·工程菌的鉴定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