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生产合作问题研究--以合川区梁坝村为例的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影响第13-16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5-16页
   ·农业生产合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1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7-21页
第2章 绪论第21-25页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21-2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1页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2页
     ·研究目标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页
   ·论文设计框架第23-25页
第3章 农业生产合作的发展及理论渊源第25-33页
   ·国外有关合作的思想和理论第25-26页
     ·早期合作思想第25页
     ·西方合作社理论第25页
     ·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第25-26页
   ·国内有关合作的理论第26-27页
   ·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的历史第27-31页
     ·解放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第27-28页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第28-29页
     ·农业生产集体化运动第29页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第29-30页
     ·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第30-31页
   ·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的原则第31-33页
     ·开展农业生产合作须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第31页
     ·明晰产权,合理安排生产分工及收益分配第31页
     ·坚持自愿互利、合作自由的基本原则第31页
     ·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第31-33页
第4章 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生产合作第33-43页
   ·初级的农业生产合作形式第33-35页
     ·帮工第33页
     ·换工第33-34页
     ·雇工第34-35页
     ·雇工组织第35页
     ·劳动力转移与帮雇工合作第35页
   ·农户组织第35-38页
     ·农户组织的含义和分类第35-37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组织第37-38页
   ·农民生产互助组织第38页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第38-40页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39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第39-40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第40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第40-43页
     ·外导型产业化组织第40-41页
     ·内生型产业化组织第41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第41-43页
第5章 梁坝村的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第43-55页
   ·梁坝村的基本情况第43-44页
     ·自然和经济情况第43页
     ·基础设施情况第43-44页
   ·梁坝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第44-46页
     ·劳动力转移情况第44-45页
     ·劳动力转移原因第45-46页
   ·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第46-47页
     ·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第46-47页
     ·农业生产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第47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47-51页
     ·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第47-48页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生困难第48-50页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难以开展第50-51页
   ·劳动力转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51-53页
     ·土地利用面积减少第51-52页
     ·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第52-53页
     ·土地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第5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第5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53-55页
第6章 梁坝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第55-65页
   ·梁坝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的方式第55-59页
     ·雇工第55-56页
     ·大户组织第56-59页
   ·劳动力转移下雇工合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59页
   ·劳动力转移下大户组织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59-63页
     ·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第60页
     ·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行第60-61页
     ·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第61-62页
     ·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推广第62页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62-63页
   ·梁坝村农业生产的合作的模式选择第63-65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65-69页
   ·研究结论第65-66页
   ·对策建议第66-68页
     ·重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第66-67页
     ·引导和支持农业大户经营,带动农业发展第67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第67-68页
     ·研究和应用省工农业技术第68页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体功能区构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