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以重庆某三所高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7-9页 |
(一)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者的经历 | 第7-8页 |
(三)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基础与方案 | 第9-14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二) 研究的方法、对象、思路、内容和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三、研究实施 | 第14-31页 |
(一) 大学生考证的调查分析 | 第14-23页 |
(二) 大学生就业的状况调查 | 第23-26页 |
(三)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考证的态度 | 第26-28页 |
(四) 大学生参加考证引发的问题 | 第28-31页 |
四、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一) 社会原因 | 第31-33页 |
(二) 高校原因 | 第33-34页 |
(三) 自身原因 | 第34-37页 |
五、大学生考证的社会影响 | 第37-42页 |
(一) 大学生考证与就业之间相互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二) 大学生"考证热"带来证书质量质疑等问题 | 第38-39页 |
(三) "证书"的文化资本形式 | 第39-40页 |
(四) 考证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40-42页 |
六、结论与讨论 | 第42-45页 |
(一) "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42页 |
(二) 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的对待考证热这种现象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 | 第48-50页 |
附录二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