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2.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相关概念概述 | 第19-30页 |
(一) 虚拟现实技术 | 第19-22页 |
1.虚拟现实 | 第19-20页 |
2.虚拟现实的特征 | 第20-21页 |
3.虚拟现实系统类型 | 第21-22页 |
(二) 虚拟实验室 | 第22-25页 |
1.虚拟实验室的内涵 | 第22-24页 |
2.虚拟实验室的类型 | 第24页 |
3.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 第24-25页 |
(三) 虚拟实验 | 第25-30页 |
1.虚拟实验的内涵 | 第25-26页 |
2.虚拟实验的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3.虚拟实验的优点 | 第27-30页 |
二、虚拟实验室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一) 虚拟实验与认知学习理论 | 第30-31页 |
1.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30页 |
2.对虚拟实验的启示 | 第30-31页 |
(二) 虚拟实验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1-32页 |
1.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 第31页 |
2.对虚拟实验的启示 | 第31-32页 |
(三) 虚拟实验与生态学习理论 | 第32-34页 |
1.生态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第32页 |
2.对虚拟实验的启示 | 第32-34页 |
三、虚拟实验系统概述 | 第34-40页 |
(一)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4页 |
(二)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三)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5-37页 |
(四) 系统功能模块 | 第37-38页 |
(五) 实验过程模型 | 第38页 |
(六) 系统相关界面 | 第38-40页 |
四、虚拟实验系统开发方法 | 第40-51页 |
(一)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40-42页 |
1.可用于开发虚拟实验的相关软件 | 第40-41页 |
2.选择Virtools的理由 | 第41-42页 |
(二) 开发流程 | 第42-43页 |
(三) 关键环节 | 第43-51页 |
1.三维建模及Virtools资源库的建立 | 第43-44页 |
2.关键技术 | 第44-49页 |
3.交互控制 | 第49页 |
4.系统发布 | 第49-51页 |
五、虚拟实验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51-66页 |
(一) 实验环境构建的关键环节 | 第51-52页 |
1.虚拟实验环境的构建 | 第51页 |
2.环境基础属性设置 | 第51-52页 |
(二) 实物展示台建模 | 第52-58页 |
1.相关素材的采集和处理 | 第52-54页 |
2.实物展示台的建模及导出 | 第54-58页 |
(三) 实物展示台虚拟实验的实现 | 第58-65页 |
1.交互功能设定 | 第59-64页 |
(1) 场景漫游 | 第59-60页 |
(2) 实物展示台的交互操作 | 第60-61页 |
(3) 实物展示台与投影仪之间线的连接 | 第61-62页 |
(4) 实物投影图像的调整 | 第62-64页 |
2.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64-65页 |
(四) 虚拟实验的发布 | 第65-66页 |
六、虚拟实验的教学应用与分析 | 第66-69页 |
(一) 对虚拟实验的了解情况 | 第66-67页 |
(二) 对虚拟实验的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 | 第67-68页 |
(三) 实验的影响因素 | 第68页 |
(四) 应用反馈 | 第68-69页 |
七、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一) 工作总结 | 第69-71页 |
1.工作小结 | 第69-70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二)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