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金属材料腐蚀以及防护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用于形貌观察的技术 | 第13-14页 |
| ·用于确定物相组成的方法 | 第14页 |
| ·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及其防护层腐蚀机理和过程的方法 | 第14-15页 |
| ·Nd-Fe-B的腐蚀 | 第15-18页 |
| ·Nd-Fe-B的腐蚀机理 | 第16-17页 |
| ·影响Nd-Fe-B腐蚀的因素 | 第17-18页 |
| ·提高烧结Nd-Fe-B耐腐蚀性能方法的发展概况与运用 | 第18-24页 |
| ·合金化法 | 第18-19页 |
| ·涂镀层防护法 | 第19-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5页 |
| ·实验药品及设备 | 第26-28页 |
| ·表面处理溶液及测试液体配方 | 第28-31页 |
| ·磷化液的配方 | 第28-29页 |
| ·点滴法测试液体配方 | 第29页 |
| ·电镀铜溶液配方 | 第29-30页 |
| ·电镀镍溶液配方 | 第30-31页 |
| ·样品的制备工艺 | 第31-33页 |
| ·前处理工艺 | 第31-32页 |
| ·磷化工艺 | 第32-33页 |
| ·电镀工艺 | 第33页 |
| ·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 ·涂镀层的表面形貌测试 | 第33页 |
| ·涂镀层的物质组成测试 | 第33页 |
| ·涂镀层的耐腐蚀性测试 | 第33-34页 |
| ·涂镀层的结合力测试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烧结Nd-e-B的腐蚀 | 第35-48页 |
| ·腐蚀后的表面形貌 | 第36-40页 |
| ·未充磁烧结Nd-Fe-B腐蚀后表面形貌 | 第36-38页 |
| ·剩磁对烧结Nd-Fe-B腐蚀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腐蚀速率 | 第40-41页 |
| ·未充磁烧结Nd-Fe-B的腐蚀速率 | 第40-41页 |
| ·剩磁对烧结Nd-Fe-B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烧结Nd-Fe-B电化学腐蚀行为 | 第41-47页 |
| ·未充磁烧结Nd-Fe-B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41-42页 |
| ·不同剩磁的烧结Nd-Fe-B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42-45页 |
| ·剩磁对烧结Nd-Fe-B腐蚀电化学的影响原因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烧结Nd-Fe-B的表面磷化膜 | 第48-63页 |
| ·磷化膜的形貌 | 第49-52页 |
| ·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 | 第52-56页 |
| ·腐蚀失重测试 | 第52页 |
| ·阻抗测试 | 第52-54页 |
|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 第54-56页 |
| ·磷化反应的机理 | 第56-61页 |
| ·磷化膜的成膜过程 | 第56-58页 |
| ·磷化膜的成分和反应机理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烧结Nd-Fe-B的电镀 | 第63-84页 |
| ·除油工艺 | 第63-64页 |
| ·酸洗活化工艺 | 第64-65页 |
| ·磷化工艺 | 第65页 |
| ·不同的电镀铜体系 | 第65-68页 |
| ·电镀方式的选择 | 第68-70页 |
| ·脉冲电镀HR铜工艺 | 第70-77页 |
| ·占空比r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71-74页 |
| ·脉冲频率f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74-76页 |
| ·脉冲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76-77页 |
| ·烧结Nd-Fe-B电镀层的结构与抗腐蚀性的关系 | 第77-82页 |
| ·镀层厚度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 ·镀层组合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78-82页 |
| ·本章小节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7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