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桥梁健康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 第11-12页 |
·桥梁健康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第12-14页 |
·桥梁健康监测的内容和功能 | 第14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4-19页 |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 第14-15页 |
·监测数据的评价分析 | 第15-19页 |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动力指纹法 | 第19-20页 |
·模型修正法 | 第20-22页 |
·神经网络法 | 第22-23页 |
·遗传算法 | 第23页 |
·小波分析法 | 第2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25页 |
·项目背景 | 第25页 |
·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 第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5-30页 |
2 三桥监测方案 | 第30-62页 |
·项目依托工程 | 第30-34页 |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结构及受力特点分析 | 第33-34页 |
·马桑溪大桥监测方案 | 第34-40页 |
·主梁应变监测子系统 | 第34-36页 |
·主梁变形监测子系统 | 第36-37页 |
·主塔应变和变形监测子系统 | 第37-39页 |
·索力监测子系统 | 第39页 |
·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 第39-40页 |
·高家花园大桥监测方案 | 第40-44页 |
·主梁应变监测子系统 | 第41-42页 |
·主梁变形监测子系统 | 第42-43页 |
·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 第43-44页 |
·向家坡立交桥监测方案 | 第44-46页 |
·墩顶位移监测子系统 | 第44-45页 |
·墩梁错位监测子系统 | 第45-46页 |
·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 第46页 |
·三桥新型传感器 | 第46-52页 |
·表贴式光纤应变传感器 | 第46-47页 |
·自标定、自编码成像法多点动态挠度传感器 | 第47-49页 |
·大量程高精度激光图像传感器 | 第49-50页 |
·墩顶位移的倾斜传感器 | 第50-52页 |
·系统集群 | 第52-60页 |
·总体要求 | 第52-54页 |
·现场监测系统软硬件方案 | 第54-56页 |
·集群中心软硬件方案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3 基于有限测点信息的全桥快速计算 | 第62-84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基于有限测点信息的全桥快速计算基本原理 | 第63-67页 |
·监测方案示例 | 第67-69页 |
·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 | 第69-82页 |
·软件基本功能 | 第69-70页 |
·C++类声明 | 第70-80页 |
·工程应用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4 K 线技术指标法 | 第84-126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K 线图 | 第85-88页 |
·技术指标及应用 | 第88-119页 |
·使用度指标及应用 | 第88-93页 |
·动向指标及应用 | 第93-98页 |
·承载度指标及应用 | 第98-103页 |
·异常度指标及应用 | 第103-107页 |
·差异度指标及应用 | 第107-111页 |
·振荡值指标及应用 | 第111-116页 |
·波幅值指标及应用 | 第116-119页 |
·软件系统简介 | 第119-124页 |
·总界面 | 第119-120页 |
·数据存贮子系统 | 第120-122页 |
·周期数据分析评估预警子系统 | 第122-124页 |
·小结 | 第124-126页 |
5 时间数据序列的灰色预测 | 第126-182页 |
·引言 | 第126-127页 |
·灰色技术预测步骤 | 第127-135页 |
·利用最小二乘法改进GM(1,1)模型 | 第135-137页 |
·利用最小二乘法改进verhulst 模型 | 第137-141页 |
·GM(2,1)模型的改进及其最小二乘求解 | 第141-146页 |
·带有阶跃的数据序列的预测问题研究 | 第146-150页 |
·非等间距数据序列建模方法研究 | 第150-153页 |
·在三座桥梁中的应用算例 | 第153-169页 |
·主要预测流程框图设计 | 第169-180页 |
·小结 | 第180-182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82-186页 |
·主要结论 | 第182-183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83-186页 |
致谢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4页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94页 |
附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教材 | 第194-195页 |
附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