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0-11页 |
·酶和拟酶生物传感器 | 第11-12页 |
·细胞生物传感器 | 第12-14页 |
·细胞生物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细胞生物传感器发展的现状 | 第13-14页 |
·植物细胞传感器在除草剂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选题意义及论文设计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超氧歧化酶拟酶CHH-Cu的自组装及其作为生物传感器对超氧阴离子的检测 | 第18-31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三肽(CHH)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与Cu~(2+)的配位 | 第19-20页 |
·Cu~(2+)/CHH/Au修饰电极对超氧阴离子歧化作用的测定步骤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0页 |
·CHH/Au修饰电极电化学表征 | 第21-22页 |
·CHH/Au修饰电极的接触角 | 第22-23页 |
·CHH/Au修饰电极的还原脱附 | 第23-24页 |
·CHH/Au修饰电极的XPS表征 | 第24-25页 |
·Cu/CHH/Au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25-27页 |
·Cu/CHH/Au修饰电极超氧阴离子歧化作用的电化学表征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4-(巯基丁基)三甘醇的合成及其对蛋白非特异性吸附的研究 | 第31-42页 |
·引言 | 第31-33页 |
·蛋白质的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重要性 | 第31页 |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本章研究的意义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合成部分 | 第33-34页 |
·4-(巯基丁基)三甘醇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34-35页 |
·SPR实时检测4-(巯基丁基)三甘醇对BSA非特异性吸附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讨论 | 第35页 |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分析 | 第35页 |
·4-(巯基丁基)三甘醇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35-37页 |
·4-(巯基丁基)三甘醇修饰电极的接触角表征 | 第37页 |
·4-(巯基丁基)三甘醇修饰电极的修饰电极的还原脱附 | 第37-38页 |
·SPR跟踪4-(巯基丁基)三甘醇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聚球藻悬浮细胞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检测除草剂 | 第42-51页 |
·引言 | 第42-45页 |
·PS Ⅱ抑制型除草剂抑制原理 | 第42-43页 |
·叶绿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 第44-45页 |
·本章研究的意义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聚球藻悬浮细胞液的继代培养 | 第45-47页 |
·聚球藻悬浮细胞液的快速叶绿素荧光测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聚球藻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 | 第47页 |
·聚球藻悬浮细胞的快速叶绿素荧光测试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金纳米放大信号的聚球藻细胞生物传感器对除草剂的检测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药品及仪器 | 第52页 |
·金纳米的制备 | 第52页 |
·聚球藻悬浮细胞继代培养 | 第52-53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壳聚糖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53-54页 |
·壳聚糖固定细胞修饰电极上的光电流特征 | 第54-55页 |
·金纳米混合于壳聚糖固定细胞修饰电极增强信号 | 第55-57页 |
·壳聚糖和金纳米混合固定细胞修饰电极检测除草剂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