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房地产抵押评估理论综述 | 第14-22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 | 第14页 |
·产权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 | 第14-15页 |
·地租理论 | 第15-16页 |
·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房地产评估及抵押评估 | 第17-21页 |
·房地产评估及抵押评估的含义 | 第17页 |
·房地产评估行业的现状 | 第17-19页 |
·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现状 | 第17-18页 |
·境外房地产评估行业现状 | 第18-19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的要素 | 第19-21页 |
·评估目的 | 第19页 |
·评估对象 | 第19-20页 |
·估价时点 | 第20页 |
·估价原则 | 第20页 |
·估价方法 | 第20-21页 |
·宏观经济中的房地产抵押评估 | 第21-22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的行业定位 | 第21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 | 第21-22页 |
3.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分析 | 第22-26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的含义 | 第22-23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的分类 | 第23-25页 |
·环境风险 | 第23-24页 |
·抵押物处分风险 | 第24页 |
·技术风险 | 第24页 |
·职业道德风险 | 第24-25页 |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诱因分析 | 第25-26页 |
·估价机构和人员 | 第25页 |
·经济活动主体 | 第25-26页 |
·估价技术 | 第26页 |
4.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评价 | 第26-33页 |
·评估结果的检验 | 第26页 |
·风险鉴定 | 第26-27页 |
·风险鉴定的含义 | 第26-27页 |
·风险鉴定的目的 | 第27页 |
·风险评价模型 | 第27-31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页 |
·模糊风险综合评判过程 | 第27-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5. 房地产抵押评估实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 第33-4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3-35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济南市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济南市房地产抵押评估现状 | 第35-38页 |
·济南市房地产评估业现状 | 第35-36页 |
·济南市房地产抵押概况 | 第36-38页 |
·济南市房地产抵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高估低评现象普遍存在 | 第38页 |
·评估机构规模偏小,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 | 第38页 |
·估价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 第38-39页 |
·评估中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 | 第39页 |
·忽视抵押房地产的变现能力评估 | 第39-40页 |
·解决途径分析 | 第40-43页 |
·评估机构角度 | 第40-41页 |
·重视对估价师的职业培训及后续教育 | 第40页 |
·估价机构要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 第40-41页 |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切实做好行业自律 | 第41页 |
·金融部门角度 | 第41-43页 |
·制定房地产贷款评估准则 | 第41-42页 |
·开展抵押贷款价值评估 | 第42-43页 |
6. 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第43-50页 |
·体系构建原则 | 第43页 |
·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原则 | 第43页 |
·有利于提高估价师地位,提高评估质量的原则 | 第43页 |
·有利于提高行业社会公信力原则 | 第43页 |
·防患于未然原则 | 第43页 |
·体系构建目标 | 第43-44页 |
·体系构建内容 | 第44-50页 |
·技术体系 | 第44-46页 |
·制度建设 | 第46-47页 |
·风险管理体系 | 第47-50页 |
·房地产抵押物变现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抵押房地产项目主要关系人资信评估 | 第49页 |
·房地产抵押措施评估 | 第49-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