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铜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 第13-15页 |
·铜在人体中的代谢 | 第13-14页 |
·铜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抗铜药物 | 第15-16页 |
·蛋白酶体及蛋白酶体抑制剂 | 第16-20页 |
·有机铜配合物作为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 | 第20-24页 |
·组合化学 | 第24-27页 |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与前景 | 第27-28页 |
第二章 8-OHQ和CQ的抗癌活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9-30页 |
·8-OHQ衍生物的合成 | 第30-34页 |
·紫外光谱滴定法研究8-OHQ、CQ及其衍生物与Cu(Ⅱ)的结合 | 第34页 |
·8-OHQ、CQ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实验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N-取代-2-(喹啉-8-氧代)乙酰胺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与抗癌活性研究 | 第40-55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50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1-42页 |
·N-取代-2-(喹啉-8-氧代)乙酰胺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42-49页 |
·化合物库的设计 | 第42-44页 |
·化合物库的合成 | 第44-47页 |
·N-取代-2-(喹啉-8-氧代)乙酰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7-49页 |
·N-取代-2-(喹啉-8-氧代)乙酰胺化合物抗癌活性实验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图 | 第6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