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30页 |
1.药物代谢学发展简史 | 第17-18页 |
2.药物代谢过程及药物代谢代谢酶 | 第18-24页 |
·药物代谢过程 | 第18-19页 |
·影响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因素 | 第19-20页 |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 第20-24页 |
3.CYP2C19及其基因多态性 | 第24-26页 |
4.奥美拉唑的体内代谢及其疗效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第26-28页 |
·奥美拉唑的体内代谢过程 | 第26-27页 |
·奥美拉唑疗效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第27-28页 |
5.临床联合用药对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6.CYP2C19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29-30页 |
第一章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及酶含量测定 | 第30-39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仪器 | 第31页 |
·动物与试剂 | 第31-32页 |
2 肝微粒体制备 | 第32-33页 |
·苯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 | 第32页 |
·微粒体的提取—钙盐沉淀法 | 第32页 |
·大鼠肝微粒体的保存 | 第32-33页 |
·注意事项 | 第33页 |
3 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酶含量测定 | 第33-37页 |
·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36页 |
·CYP450酶总量测定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二章 H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CYP2C19酶活性及大鼠肝微粒体酶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5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41页 |
2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41-48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1-42页 |
·CYP2C19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42-44页 |
·标准曲线和线性关系 | 第44-46页 |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46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46-47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7-48页 |
4 CYP2C19酶体外测定培养条件的优化-正交设计试验 | 第48-50页 |
5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CYP2C19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52-6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53-54页 |
·仪器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54页 |
2 测定方法 | 第54页 |
·色谱条件 | 第54页 |
·CYP2C19酶培养条件的建立以及活性的测定 | 第54页 |
3 结果 | 第54-60页 |
·CYP2C19酶的反应进程曲线 | 第54-55页 |
·CYP2C19酶的最佳反应温度 | 第55-56页 |
·CYP2C19酶的最佳反应pH值 | 第56-57页 |
·CYP2C19酶的酶动力学常数-K_m和V_(max)的测定 | 第57-58页 |
·CYP2C19酶的pH值稳定性研究 | 第58-59页 |
·CYP2C19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临床合并用药对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72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3-65页 |
·仪器 | 第63-64页 |
·试药 | 第64-65页 |
2 测定方法 | 第65-68页 |
·色谱条件 | 第65页 |
·CYP2C19酶培养条件的建立以及活性的测定 | 第65-66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66-68页 |
3 测定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68页 |
4 讨论 | 第68-72页 |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1 结论 | 第72-73页 |
2 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73页 |
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文献综述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 第91-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1-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