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DEA的生产要素拥塞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例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拥塞理论研究的进展第10-13页
     ·应用研究的进展第13-15页
   ·研究问题和思路第15-17页
     ·研究问题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7-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39页
   ·生产函数第20页
   ·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第20-22页
   ·规模收益(或称规模报酬)第22-24页
   ·生产有效性与生产前沿第24-25页
   ·数据包络分析(DEA)第25-39页
     ·生产可能集的公理体系第26-27页
     ·四种基本的生产可能集第27-30页
     ·DEA的四个经典模型第30-36页
       ·C~2R模型第30-33页
       ·BC~2模型第33-34页
       ·FG模型第34-35页
       ·ST模型第35-36页
     ·加性DEA模型(Additive DEA)第36-39页
第3章 用于输入拥塞判别的FGL模型与BCSW模型第39-56页
   ·FGL模型第39-45页
     ·输入/输出的可处置性第39-40页
     ·输入拥塞定义及成因第40页
     ·FGL模型第40-42页
     ·FGL模型的算例第42-45页
   ·BCSW模型第45-52页
     ·几个重要概念第45-47页
     ·两阶段BCSW模型第47-49页
     ·单阶段BCSW模型第49-50页
     ·两阶段BCSW模型的算例:第50-52页
   ·FGL模型与BCSW模型的比较第52-56页
     ·算例测度结果差异分析第52-54页
     ·方法论差异比较第54-56页
第4章 判别输入拥塞的新方法—NEW模型第56-62页
   ·输入拥塞所引起的输出减少量的计算第57-58页
   ·从输出减少量的角度对输入拥塞的识别第58-59页
   ·算例第59-60页
   ·NEW模型与BCSW模型比较第60-62页
第5章 拥塞与规模收益的关系研究第62-75页
   ·Wei(2004)法第62-65页
     ·T_(NEW)与拥塞第62-64页
     ·二阶段模型第64-65页
     ·Wei(2004)法的算例第65页
   ·Tone(2004)法第65-72页
     ·规模弹性系数第65-66页
     ·规模弹性系数与拥塞第66-71页
     ·Tone(2004)法的计算步骤:第71页
     ·Tone(2004)法的算例第71-72页
   ·两种方法比较分析第72-73页
   ·小结:拥塞与规模收益的关系第73-75页
第6章 输入拥塞管理策略研究第75-83页
   ·输入固定,消除管理无效以改进输出第76-78页
   ·适度减少劳动力拥塞量以获得最大输出改进第78-80页
   ·改变输入组合以改进输出第80-83页
第7章 输入拥塞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92年-2008年)为例第83-104页
   ·行业概况第83-84页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第84-85页
   ·数值变动趋势分析第85-89页
   ·实证分析第89-99页
     ·C~2R效率结果分析第89-90页
     ·输入拥塞测度结果分析第90-95页
       ·FGL模型测度结果分析第90-92页
       ·二阶段BCSW模型测度结果分析第92-93页
       ·NEW模型测度结果分析第93-95页
     ·规模收益状况判别结果分析第95-99页
       ·Wei(2004)法判别结果分析第95-96页
       ·Tone(2004)法判别结果分析第96-99页
   ·输入拥塞管理策略分析第99-104页
     ·输入固定,消除管理无效以改进输出第99-100页
     ·适度减少劳动力拥塞量以获得最大输出改进第100-101页
     ·改变输入组合以改进输出第101-104页
第8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第104-106页
   ·研究结论第104-105页
   ·未来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附表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有益实践
下一篇: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