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48页 |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 | 第14-19页 |
·玉米种质资源现状 | 第14-15页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 | 第19-30页 |
·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重要性 | 第19页 |
·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主要途径 | 第19-29页 |
·玉米种质回交改良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30-38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30-34页 |
·分子标记应用 | 第34-35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 第35-38页 |
·玉米大斑病研究 | 第38-43页 |
·玉米大斑病发生及危害 | 第38页 |
·玉米大斑病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 | 第40-42页 |
·玉米大斑病抗性育种 | 第42-43页 |
·玉米出苗率研究 | 第43-48页 |
·种子发芽出苗研究 | 第43-45页 |
·影响玉米出苗率的主要因素 | 第45-46页 |
·提高玉米出苗率的措施 | 第46-48页 |
2. 立题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48-51页 |
·立题意义 | 第48-49页 |
·技术路线 | 第49-51页 |
·回交改良系构建和测交组合配制 | 第49-50页 |
·改良效果研究设计 | 第50-5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51-60页 |
·田间试验 | 第51-53页 |
·供试材料 | 第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玉米大斑病接种鉴定 | 第52-53页 |
·性状考查 | 第53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53-57页 |
·供试材料 | 第5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3-54页 |
·DNA提取与检测 | 第54页 |
·扩增反应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4-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60页 |
·田间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SSR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60-90页 |
·回交改良系大斑病抗性分析 | 第60-65页 |
·BC_1F_3和BC_2F_2选系大斑病抗性分析 | 第60-63页 |
·BC_1F_5和BC_2F_4选系大斑病抗性分析 | 第63-65页 |
·回交改良系田间出苗率分析 | 第65-70页 |
·BC_1F_3和BC_2F_2选系田间出苗率分析 | 第65-68页 |
·BC_1F_5和BC_2F_4选系田间出苗率分析 | 第68-70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70-76页 |
·测交组合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70-71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71页 |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71-74页 |
·特殊配合力分析 | 第74-76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76-77页 |
·分类对照优势分析 | 第76页 |
·统一对照优势分析 | 第76-77页 |
·核心SSR标记分析 | 第77-88页 |
·位点多样性分析 | 第77-79页 |
·遗传变异分析 | 第79-81页 |
·回交改良系遗传结构与聚类 | 第81-85页 |
·供受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85-88页 |
·抗大斑病连锁SSR标记分析 | 第88-90页 |
5 讨论 | 第90-97页 |
·回交改良选系的遗传变异 | 第90-91页 |
·玉米大斑病抗性及出苗率的回交改良效果 | 第91-93页 |
·大斑病抗性连锁SSR标记辅助选择问题 | 第93-94页 |
·回交改良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 | 第94-95页 |
·回交改良选系的应用及改良方案探讨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图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