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第一节:微卫星DNA 和AFLP 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24页 |
| 1. 微卫星DNA 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9页 |
| ·微卫星DNA 的定义、特征、产生及其筛选方法 | 第12-18页 |
| ·微卫星DNA 标记在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2. AFLP 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 ·AFLP 的定义、反应原理、实验流程及发展 | 第19-22页 |
| ·AFLP 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第二节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4-30页 |
| 1. 遗传学作图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 2. 图谱构建原理 | 第25-27页 |
| 3.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27-28页 |
| 4 遗传图谱的应用 | 第28-30页 |
| ·定位重要的目的基因 | 第28-29页 |
| ·标记辅助选育 | 第29页 |
| ·比较基因组作图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微卫星DNA 标记的开发 | 第30-4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样品 | 第31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31页 |
| ·文库筛选所采用的引物 | 第31页 |
| ·主要药品 | 第31-32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2-42页 |
| ·虾夷扇贝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 ·虾夷扇贝DNA 的酶切、回收及接头的连接 | 第32-34页 |
| ·DNA 的PCR 扩增及富集 | 第34页 |
| ·DNA 探针的杂交及洗膜 | 第34-35页 |
| ·PCR 扩增微卫星DNA 片段 | 第35-36页 |
| ·富含微卫星DNA 的连接、转化及检测 | 第36-38页 |
| ·菌落重排、探针的标记、转膜及洗膜 | 第38-39页 |
| ·杂交及洗膜 | 第39-40页 |
| ·显影 | 第40-41页 |
| ·DNA 测序前的准备 | 第41页 |
| ·DNA 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 第41页 |
| ·引物设计 | 第41页 |
| ·引物的优化 | 第41-42页 |
| ·位点主要遗传学参数的估算方法 | 第42页 |
| ·电泳检测 | 第4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 ·DNA 提取 | 第42-43页 |
| ·酶切产物的电泳回收 | 第43页 |
| ·PCR 扩增酶切的DNA 片段 | 第43-44页 |
| ·菌落PCR 检测 | 第44页 |
| ·富集文库的扫描 | 第44页 |
| ·阳性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 ·微卫星DNA 位点的评价 | 第45-46页 |
| 4. 讨论 | 第46-48页 |
| ·利用基因组文库筛选微卫星标记的方式 | 第46-47页 |
| ·影响微卫星DNA 富集文库建立及标记筛选的因素 | 第47页 |
| ·碱基重复类型的丰富度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8-6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 ·扇贝材料 | 第49页 |
| ·实验药品及各种生物合成 | 第4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9-54页 |
| ·AFLP 分析 | 第49-52页 |
| ·微卫星DNA 分析 | 第52-53页 |
|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第53页 |
| ·连锁分析 | 第53页 |
| ·图谱长度和覆盖率 | 第53-5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4-59页 |
| ·虾夷扇贝AFLP 标记的多样性水平 | 第54-56页 |
| ·构建图谱所采用的微卫星DNA 标记 | 第56页 |
| ·构建图谱所用标记的分离情况 | 第56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6-59页 |
| ·图谱的长度和覆盖率 | 第59页 |
| 4 讨论 | 第59-62页 |
| ·虾夷扇贝AFLP 标记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59-60页 |
| ·偏分离标记 | 第60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60-61页 |
| ·图谱长度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