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24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的测量方法研究 | 第15-20页 |
·在位测量误差补偿研究 | 第20-22页 |
·误差分离的技术研究 | 第22-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装置及其误差分析 | 第26-42页 |
·概述 | 第26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装置及工作原理 | 第26-32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装置简介 | 第26-28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8-32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测量装置误差分析 | 第32-41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测量装置几何误差分析 | 第33-35页 |
·测量头系统误差分析 | 第35-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几何误差分析及建模 | 第42-61页 |
·多体系统理论概述 | 第42-43页 |
·多体系统理论的描述方法研究 | 第43-52页 |
·多体系统拓扑结构的描述 | 第43-44页 |
·多体系统中典型体的描述 | 第44-52页 |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几何误差建模 | 第52-60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系统拓扑结构 | 第52-55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系统的坐标设定 | 第55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系统几何误差建模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误差分离研究 | 第61-77页 |
·误差分离理论概述 | 第61-62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素线误差分离研究 | 第62-69页 |
·轴类零件素线测量原理 | 第62-63页 |
·素线误差分离(EST)原理 | 第63-65页 |
·基于单传感器的素线误差软分离(ESST)方法 | 第65-69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圆度误差分离技术研究 | 第69-76页 |
·圆度误差测量方法研究 | 第69-70页 |
·圆度误差分离(EST)原理 | 第70-73页 |
·基于主轴软分度的圆度误差分离方法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形状误差评定研究 | 第77-93页 |
·概述 | 第77-78页 |
·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理论基础 | 第78-83页 |
·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描述 | 第79-80页 |
·带迁移算子并行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形状误差评定方法研究 | 第80-83页 |
·基于带迁移算子并行遗传算法的形状误差数学模型 | 第83-92页 |
·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数学模型 | 第83-86页 |
·素线的直线度误差仿真计算 | 第86-87页 |
·圆度误差数学模型 | 第87-91页 |
·圆度误差仿真计算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测量及误差补偿系统研究 | 第93-107页 |
·概述 | 第93-94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误差补偿技术 | 第94-97页 |
·在位测量误差补偿原理 | 第94-95页 |
·测量几何误差补偿模型 | 第95-96页 |
·在位误差测量流程 | 第96-97页 |
·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测量及误差补偿系统开发 | 第97-102页 |
·软件设计要求 | 第97-98页 |
·测量及误差补偿系统结构 | 第98-99页 |
·测量及误差补偿系统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 第99-102页 |
·在位测量误差补偿实验 | 第102-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本文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研究成果 | 第107页 |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图表清单 | 第115-117页 |
博士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17-118页 |
申请专利 | 第118-119页 |
博士学习期间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