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概述 | 第8-15页 |
(一) 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概念 | 第8页 |
(二) 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特征 | 第8-10页 |
1、专业技术性 | 第8页 |
2、高度隐蔽性 | 第8-9页 |
3、严格限制性 | 第9页 |
4、直接侵犯性 | 第9-10页 |
(三) 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分类 | 第10-13页 |
1、诱惑侦查 | 第10-11页 |
2、监听监视 | 第11-12页 |
3、控制交付 | 第12页 |
4、心理测试 | 第12-13页 |
(四) 特殊侦查措施的域外考察 | 第13-15页 |
二、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应用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20页 |
(一) 适应职务犯罪侦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二) 程序正义和保障人权的价值使然 | 第16-17页 |
(三) 健全刑事诉讼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的客观需要 | 第17-18页 |
(四) 遵守国际条约和顺应国际反腐败形势的现实需求 | 第18-20页 |
三、我国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应用规制构建 | 第20-31页 |
(一) 理念 | 第20-22页 |
1、物证本位 | 第20页 |
2、程序本位 | 第20-21页 |
3、权利本位 | 第21-22页 |
(二) 原则 | 第22-25页 |
1、均衡性原则—利益相对均衡 | 第22页 |
2、必要性原则—不得已而为 | 第22-23页 |
3、程序性原则—严格审批 | 第23-24页 |
4、关联性原则—联系紧密 | 第24-25页 |
(三) 范围 | 第25-27页 |
1、特定案件 | 第25-26页 |
2、特定主体 | 第26页 |
3、特定对象 | 第26-27页 |
4、特定条件 | 第27页 |
(四) 程序 | 第27-31页 |
1、审批程序 | 第27-28页 |
2、适用程序 | 第28-29页 |
3、监督程序 | 第29页 |
4、救济程序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