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复合地基的产生与发展 | 第8-10页 |
·复合地基概述 | 第8-9页 |
·复合地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水泥土桩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3页 |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水泥土的硬化机理 | 第11-13页 |
·水泥土的试验研究 | 第13页 |
·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搅拌桩 | 第13-16页 |
·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桩的产生 | 第13-14页 |
·PE 管材概述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的理论研究 | 第18-2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线弹性阶段理论计算 | 第19-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桩的试验研究 | 第24-34页 |
·试验内容 | 第24-29页 |
·试验目的 | 第24页 |
·试验依据 | 第24页 |
·试验设备 | 第24-25页 |
·试验步骤 | 第25-2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2页 |
·无PE 管材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9-30页 |
·复合材料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 第34-56页 |
·FLAC3D 的基本原理 | 第34-37页 |
·FLAC3D 增量形式及摩尔库伦本构模型数学表达 | 第35-36页 |
·FLAC3D 程序优缺点 | 第36-37页 |
·规范对水泥土桩参数选取的要求 | 第37-38页 |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与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荷实验的比较分析 | 第38-4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沉降分析 | 第39-40页 |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内力分析 | 第40-41页 |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单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群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 第44-53页 |
·不同荷载作用下对桩的轴力、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荷载条件下对沉降的影响 | 第45-46页 |
·褥垫层模量和厚度的影响 | 第46-50页 |
·土体模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复合材料水泥土桩群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56页 |
2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56-58页 |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6-57页 |
·新型复合材料桩应用前景的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